第二百九十章 平价售粮和赈灾-《清末》


    第(3/3)页

    正当长沙的时局逐渐开始转向稳定的时候,在阿巴丹的徐卫也已经与在长沙遭受损失的列强达成了赔偿的协议,在列强受损洋行的狮子大开口下,他要向这些洋行支付近三百万英镑的赔偿金,这显然远远超过了在长沙各洋行实际的损失额度。

    本着有钱任性的原则,徐卫并不觉得这份赔偿协议对他而言是一个多大的损失,相比于这种损失,他更关注的是发生在阿巴丹的一件改嫁事件。

    事情的起因还要从那次声势浩大的原第一师集体婚礼说起,当时有感于新澳港那女比例的大比例失调,徐卫便产生了让波斯人嫁给自己军队士兵的想法,随后他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使得这个想法被很好地执行了下去。

    在当时的原第一师,基本上所有没有结过婚的士兵都在波斯寻找到了自己的配偶,而这些波斯女人在原第一师离开波斯的时候并没有随他们离开,而是集体居住在阿巴丹为她们提供的住所内。

    原第一师的士兵在经过多次战争之后已经有了很大的减员,这也标志着在阿巴丹的这些女人有很大的一部分已经成为了寡妇,按照中国封建礼教的约束,这些寡妇是不允许改嫁的,并且在举行集体婚礼的时候徐卫还宣布了他指定的军婚法案,这主要是为了保证那些因为为他征战沙场而长时间与妻子分居的士兵而制定的,法案规定任何破坏军婚的人都会受到严厉的惩罚,按情节的严重大小最高刑罚为死刑。

    然而,再严厉的法案也无法断绝人类对两性方面的需求,在原第一师征战沙场的时候在阿巴丹也确实出现了一些破坏军婚的事情,为此阿巴丹的政府还处决了一名情节比较严重的波斯男子。

    但是,这一次与之前的情况大为不同,其中涉事的男方为徐卫军队的士兵,涉事的女方则是丈夫已经战死沙场的寡妇。

    这名涉事的男子虽然隶属于原第一师驻扎阿巴丹士兵,但他并不是原第一师内的第一批士兵,而是之后根据军队战斗减员补充进去的新兵,并没有参与那场声势浩大的集体军婚,在婚姻方面属于单身。

    在军队再次整编之前,对于原第一师的全体军官而言最好的军事任务莫过于两个月一轮换的阿巴丹守备营,这些士兵相对于军队内的其他士兵而言不仅有更多的假期,还能够隔三差五的与自己的妻子见上一面,叙一叙相思之情。

    在军队建设以来,徐卫最关注的就是军队士兵们精神上的问题,所以就算在朝鲜征战最酣的时候他依然坚持着这个轮换制度,用及其高昂的运费将那些轮到驻扎阿巴丹的士兵运到驻地,然后再将驻地的士兵运回来。

    这件事情的起因是一名原第一师的新兵看上了军属驻地的一名寡妇,而这名寡妇在久旷之下也看上了这名新兵,不过两人碍于军婚法案的约束只能在私底下相诉衷肠,却是不敢让外界得知的。

    事情最终因为两人搞出人命而被外界获知,本来像这么严重的事情涉事男子一方在阿巴丹市政府那里判个死刑是在所难免的,但是这次涉事的男子却是一名现役军人,当地政府并没有处理军事纠纷的权利,而下面的军官也不知道如何处理,于是便层层上报到了徐卫那里。

    徐卫在看大这份案件的时候才意识到自己制定的那份军婚法案是多么的不严谨,也意识到自己的法案早已经脱离了自己原来的计划,在执行的过程中已经被误解了大半。(未完待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