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越野车-《清末》


    第(2/3)页

    由于中国封建思想的荼毒,守寡的妇女再嫁是被认为可耻的事情,许多寡妇就是因为忍受不住左邻右舍的流言而不敢再嫁。

    但是由于缺少劳动力,这些守寡的妇女生活很是艰难,尤其是那些带着孩子的女人,更是家徒四壁。

    徐卫这次招收流民时明确规定,四十岁以下的人无分男女都在徐卫的招收范围内,即使是还在襁褓中的孩子也允许加入这次的移民,这使得无数活不下去的妇女带着自己的孩子投奔到徐卫的移民大军中,当然其中也有一些在无法忍受婆家虐待的女人逃进徐卫的移民队伍中,不过徐卫并不关心她们的来历,只要进了他的移民阵营,就算是他徐卫的人了,任何人不经过徐卫本人的允许都不可能将人带走,不过纵然是这样,这次移民的男女比例依然是二比一。

    除了这些成年的男女外,这些移民中还有一部分七八岁到十一二岁的孤儿,他们的父母因为灾荒或者疾病而去世,衣食无着的他们为了活命只好投奔到徐卫的移民队伍中。

    在安排帐篷的时候,那些没有成家的人则四人居住一个帐篷,被褥则是使用原来在船上使自己用过的被褥,而已经成家的则不管是夫妻两个还是带着孩子,只要不超过六个人,都被安排在一个帐篷,最后是那些带着孩子的寡妇则被安排和没有家人的女人搭伴在一个帐篷,也可以使她们相互照顾,同时那些没有父母的小孩也被安排在这一区域。

    这么多男女住在一起,为了防止发生不可预测的事情,徐卫将成家的和未成家的男女分成三块区域,中间以及他们的交界处不仅有栅栏的阻隔,也居住着徐卫的护卫队。

    在船上的时候,这些移民的伙食都是由在船上负责维持秩序的护卫队的炊事人员提供的,所以在住帐篷的这段时间,他们的伙食依然是护卫队的炊事人员提供,虽然在这炎热干燥的半荒漠地区只有豆芽和鱼两种蔬菜,但是在不浪费的情况下还是能够管饱这些人的。

    此时的澳大利亚虽然缺乏钢材,但粮食和建筑用的水泥还是比较丰富的,所以在建设港口的时候除了从欧洲进口必要的钢铁材料外,其他的东西都能够从西澳洲的南部沿海获取。

    在徐卫的两艘两万吨的巨轮没有造好之前,石油公司已经花钱让欧洲的货运公司向徐卫所选定的皮尔巴拉港口地区运送了大量的材料,其中最重要的是向这里运送了一百辆徐氏汽车公司预计在九月份投放到市场的徐氏C型车,这一款汽车与前面的两款汽车都不同,这一款四驱动的越野车,是徐卫专门让机械部门为自己在皮尔巴拉地区和波斯地区使用的汽车。

    在汽车发明的初期,道路条件很差,所以早在1902年,第一辆四驱车就已经诞生,但由于成本问题,加上万向节还没有达到成熟的地步,所以四驱车并没有被大量生产。

    在前世的时候,一直到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四驱车的可靠性才得到了认同,促使军队投入大量资金去制造全轮驱动的汽车。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