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刘伯温坏归坏,但他不笨。 因为他看得清眼前的局势,知道现在的元廷诸权贵官僚,不肯渡利益给百姓,只一味选择牺牲百姓,只会注定让义军越来越强大。 所以,刘伯温没有选择出卖宋濂,而把宋濂家人的下落告知给元廷知道。 宋濂也没有因为章诚和朱元璋逼着他写文章为神机营辩护、要求江南士林们反思,而因此就痛恨章诚和朱元璋,乃至暗中与胡元接触,想灭掉义军。 毕竟宋濂也不笨。 他知道自己这样做的意义不大,根本不可能扭转元廷只会越来越糟糕的局势。 只是,宋濂会对自己现在的处境感到憋屈。 因为,他一方面,心里本来是期望可以让朱元璋彻底倒向地主阶层这边的,结果因为章诚的影响,没有成功; 另一方面,他也因为章诚的影响,反而让他也在跟整个地主阶层作对。 所以,这让他感到很憋屈。 他知道让他憋屈的本因正是他所奉为圭臬的儒学,没有直接说百姓该被牺牲。 他现在很想承认,人就是自私的,人就是想为自己,最底层的百姓就不该被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而这些出自于儒学经典中的话,就是宋濂被章诚为难到的根本原因。 因为这些儒学条文,让他不可能承认说,百姓就该在危机发生时被首先牺牲,而不是应该去选择首先牺牲地主官僚。 所以,这才让他感到憋屈。 憋屈到没有任何理论武器可以支持百姓该被牺牲的观点。 按理。 宋濂可以拿百姓为子,官绅为父母,这种伦理上的尊卑关系,来说服义军选择首先牺牲百姓的。 而他也可以将此作为,百姓该在危机中作为牺牲品而不是让地主官僚作为牺牲品的理论依据。 同刘伯温所提的观点一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