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商都诡事-《天残地缺传》
第(2/3)页
到时匈奴以数十万铁骑兼有中原富庶的土地,踏破江南只在须臾之间。
那时诸位又能躲到哪儿去呢?莫非要乘舟出海,托庇于我扶桑不成?话虽难听,理却不假。
戴文忠脸一红,反问道:那依您的意思又当如何呢?美雪斩钉截铁道:一句话:北上。
定都幽云,天子戍边以彰显其志。此举可使天下百姓人心向背,奋力抗敌。
请各位想想看大梁的人数是匈奴的十余倍,若能使百姓归服,不怕没有恢复河山的一天。
戴文忠抹了抹额头,沉声道:道理是不假,可白虎番在四川虎视眈眈,若是他们与匈奴勾结到一块,两面夹击我大梁,到时没有山川大河的阻隔,只怕我军不是他们的对手啊。
美雪笑道:我敢打保票,白虎番绝不会轻举妄动的你可知之前救过你的那位姓陆的公子是谁?
他便是白虎番宗主陆恒。戴文忠大惊失色:什么?你说他……美雪点点头:不错。
那陆恒与李君情同手足,已立下誓言绝不会攻击我大梁。所以这一节无需担心。
况且当年随李君抵抗匈奴的童铁胆将军仍率领着全国收编来的部属,其中最精锐的就是李君当年的旧部平安军。
这几年的时间里同将军因为再拿不出像样的战功而被一贬再贬,跑到幽云去当节度使。
我们去他那里刚好可以让李君重招旧部,再造河山。不知两位大人意下如何?
戴文忠思前想后半晌,犹豫道:恐怕还是太危险了吧……当然这并不是他心中的想法,他想的是如果朝廷过分倚重某一个人或某支力量,那是相当危险的。
这并不是说,戴文忠不相信李残。李残的人品他绝对信得过。只是它深知处于某种形式之时,即使是圣人,也会迫于无奈作出违心的选择。
不要考验人性,这句话是戴文忠一向信奉的。看了看佐藤良介,希望能够得到这位老朋友的支持,却不料佐藤良介说道:亲王殿下字字珠玑,在下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了。
戴文忠一愣:良介,你怎么跟我唱反调?良介道:这是我权衡利弊后的考量。
江南两道的节度使都不是朝廷旧臣,难免有异心。况且南方多蛮夷,山越人茹毛饮血,和匈奴没什么区别。
去那儿不是刚出龙潭又入虎穴吗?我看李大侠为人忠厚,是社稷之臣。
投靠别人还不如投靠他保险呢。戴文忠一时语塞,知道佐藤良介说的也的确是实情。
沉默半晌后,他终于点头道:好吧,先暂且如此。若有什么变故,咱们再做其他打算也不迟。
于是他对那禁军说道:传令百官,不去江南了。咱们往北走,到幽云之地去。
消息一出,文武百官不禁叫苦不迭。谁都知道江南富庶且安全,幽云苦寒之地,怎能和那里比?
他们中有不少人根本不关心朝廷是否能收复中原,只希望找个舒服的地方过两年安稳的日子,等匈奴人一来便开门投降罢了。
这下可好,美梦通通破碎。可是比起去幽云,人们更不想在这业已支离破碎的皇都停留。
谁知道匈奴人会不会去而复返?谁又知道什么时候天上会再降下一只怪兽来?
只要能赶紧逃离,其实哪儿都差不多。于是这支队伍心不甘情不愿地出发了,背后还跟着十几万扶老携幼的百姓。
幸亏这不是逃荒,百姓们带的粮食还算丰足。在历经了小半年的东躲西藏后,这只疲惫的队伍终于到达了幽州卢龙城。
节度使童铁胆一早就得到了消息,带着盛大的队伍前来迎接。跟随他一同来的还有严信和原平安军的诸多将士。
朋友重逢,是道不尽的喜悦。然而他们没有太多时间,他们很快便要整军备战了。
果然匈奴人按照,宰相病虎僧以中国治中国的计策,先后扶持了伪齐、伪韩和伪魏三个傀儡政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