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湟州旧事(三)-《天残地缺传》


    第(1/3)页

    那天的夕阳很好,把整个天空都染成红色。管家掏出一把糖果,在夕阳的映照下像宝石般闪闪发光。

    穷苦人家的孩子对甜食没有半点抵抗力,他们着了魔般被吸引过去。

    管家背后是一顶黑色轿子,他和轿中人低于几句后,对围在身旁的上百名孩子说道:“小友们,你们有谁会背诗?举手来我看看。”

    阿忠的呼吸突然变得急促,心跳也加快了。

    因为他知道这不是一顶普通的轿子。

    虽然轿子纯是素色的,但在右下角却绣了一个小小的金箭头。阿忠对这个国家里所有贵族的家徽都了如指掌。

    这个叫箭头代表的是湟州张家,他们的王。

    据每月时评上记载,秦王张啸卿,夫人无所出,至今膝下无子。所以一直有收养继子的想法。

    阿忠心想:莫非这轿子里的人就是秦王,和这管家一同来挑继承人的?

    无论是不是这样,眼前都是一个绝好的机会。于是他深吸一口气,尽量稳住自己的手,缓缓举了起来。

    不出所料,这些孩子中懂得背诗的只有他一个。他张口诵道: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背完这一首,管家愣了。轿子中的人也一语不发。于是阿忠张口又诵道:

    “诸君莫叹贫,富贵不由人。

    丈夫四十强而仕,余当二十弱冠辰。

    莫言草木委冬雪,会应苏息遇阳春。

    对酒叙长篇,穷途运命委皇天。

    但愿樽中九酝满,莫惜床头百个钱。

    直得优游卒一岁,何劳辛苦事百年。”

    这两首诗可不是什么普通的启蒙作品,而是南朝鲍参军的《拟行路难》,阿忠读得铿锵有韵,意中尽是凌云壮志。哪是十岁孩子的学问?

    只听轿子里,一个低沉的声音问道:“你还会什么?”

    阿忠道:“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皆略知一二。”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