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千佛寺 古树参天-《关山纪年》


    第(2/3)页

    出得南洞,我们又进入到北窟之中,这北窟的洞口与南侧并不相同,宽度约有三米,进深却有一百七十余米,说是洞口,其实更像是一条通道。

    我们走进以后,发现这洞口虽然有所差别,但内里却与南侧大体相同,同样穹窿顶,内饰有藻井,在这北窟内则雕有大小佛像一百二十余尊,只是可惜都已无头,在洞内壁上则刊有宋代嘉祐年间以及明代成化年间题记,这是两个石窟中最晚的题记。

    我们游走在这两处洞穴之中,看着这历经千年依然存在的浮雕,忍不住在心中感叹。

    这浮雕生动形象,虽然已经过了千年,经受了时间的无情洗礼,却依然保存完好,佛雕宝相庄严,慈悲肃穆,却并非千篇一律,有的金刚怒目,有的拈花一笑,各种形制一应俱全,凡此种种,无不能从雕像的一笔一画中感受到那盛唐风骨,令人神往。

    南北两侧洞口均已看过,本以为我们要离开这里回到住处,没想到谢邪却脚步未停,又带着我们来到了另外一侧。

    我们好奇的看着谢邪,他看出我们的疑问,神秘的一笑。微微吧 

    “大人,外人只知道这黎阳浮丘山开凿有千佛洞,却少有人知此处亦有千佛寺,既然来了,不妨去看看。”

    谢邪所说倒是颇有道理,既然来了一次,倒不妨全都看看。

    谢邪开口为我们继续讲述,这千佛寺与千佛洞紧邻,该寺便因为千佛洞得名,据《河朔访古录》载:“千佛寺始建失考。寺内有石崖,高丈余,上建阁以祀真武。崖下凿洞二,并大小佛像身躯,而所谓千佛洞也。”

    由此记载可见,这里是先有千佛洞而后有千佛寺,至于建造时间已不可考证,寺内现存建筑仅有水陆殿七间,十八罗汉殿五间,两廊各五间,其他均已消失在历史中,仅存建筑在过去也曾另作他用,已非佛寺本来面目,院内另有桧柏一棵,高可参天,据传为唐时栽种,已有千年之久。

    众人在谢邪的带领下走到院内,而刚刚迈入其中,我的左手上便忽然传来一股热流,让我感到温热却并不感觉灼伤,我低头看去,手中的山海环正在我的手上闪闪发光。

    我连忙将左手插于口袋之中,防止旁人看到我手指上的异象,同时悄悄示意春亭随我走到一旁。

    随后,我忍着心中的激动,低声对春亭说道。

    “春亭,山海环在这里有所感应。”

    春亭那古井不波的脸上终于有了变化,他回头看了一眼并未发觉有异的众人,同样忍着激动对我问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