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但是这个9.7分,如果将这个分数算做平均分的话,这个分数甚至能挤进全球前50的位置。 而一只才成立3年之久的小型交响乐团,居然能触碰到前五十的位置。 音乐家杂志那边只能说一句…… 恐怖如斯! 他们怎么想都没有想出来,和声交响乐团究竟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这个乐团也太奇怪了。 就感觉莫名其妙的,就出现了一支这么有竞争力的。 甚至还是一群年轻人组成的乐团。 要知道很多交响乐团都是从小乐团慢慢一点点向上爬的。 正常爬个几十年都属于正常。 也就是那种花了大价钱,不停挖人的交响乐团才有可能爬的稍微快一点。 可是你这个。 这个怎么看也不像是那种挖人的交响乐团? 一群学生,平均年龄也就二十来岁。 从哪挖人? 他们又不是没有看过学生交响乐团。 那些学生交响乐团的实力,甚至是欧洲第一的学生交响乐团的实力他们都知道。 那支乐团目前排名能来到三百来名,今年可能往前一点,有机会来到两百来名的样子。 但是…… 他们最高成绩也就9.5分啊。 他们可从来没有碰到过9.7分的成绩! 音乐家杂志的人看不懂。 负责给分的人也看不懂。 甚至有部分萨尔茨堡音乐节的人也看不懂。 不过这个都不影响他们表示对和声交响乐团的惊讶以及震撼。 他们在文章之中夸赞了和声交响乐团的演出。 夸赞了苏玥的表现。 也同样夸赞了陈秋的指挥。 如果不是他们得知很多和声交响乐团的人已经毕业,他们说不定都要直接将和声交响乐团列为世界第一的学生交响乐团。 当然,这个是开玩笑。 他们在文章里只是对比了亚洲青少年交响乐团跟和声交响乐团之间的差距,然后略微有些感慨。 和声交响乐团究竟是怎么从如此少的资源中活下来的。 这个也太离谱了。 资源少,成绩好。 就好像是吃草挤奶一样。 就感觉有点违反了能量守恒的定律。 总而言之,音乐家杂志那边表示会更为关注和声交响乐团,并且决定增派专门的音乐观察员前去观察和声交响乐团,以此提供一个稳定的供稿渠道。 并且,他们也会对和声交响乐团的分数评定更为细致,确保和声交响乐团未来进入更高排名的时候,有足够的可信度。 看着这条消息,陈秋的表情比较复杂。 这个算是什么? 这个算是犯罪预告吗? 我告诉你我要过来监视你了,你别想着搞小动作? 陈秋挠了挠脑袋,略微有些不太能理解这群人行为的逻辑。 不过无所谓。 对于陈秋而言,这些都不是重点。 总不可能这群人来了自己就不演出了不是? 乐团这边的吃喝拉撒基本上都看着乐团的门票钱。 如果乐团这边门票收入不够,他们也会没有多少钱去生活。 因此,陈秋必然不可能减少演出的场次。 不仅如此,陈秋还在考虑是否需要增加一些演出场次。 比如周一到周四,每天晚上都有一些小型的演出。 等到周五周六周日,则是进行一些大的表演,所有人都上。 这些都不是什么一拍脑袋就可以决定的,都需要重新规划。 除此之外,还有乐团在海城这边的营销,推广,等等等等。 陈秋都打算等众人回归后,再开个会商讨一下。 陈秋快速制定着后续的时间表。 思考着乐团后续的发展。 在这段时间除了萨尔茨堡音乐节以及音乐家杂志外,还有一些其他零零散散的地方也发了相对应的报告。 不过陈秋都没有怎么注意。 他在确认完乐团后续后,便约了王海,赵一,吴健海,齐敏等人见面。 他拿着修道院那边送个自己的葡萄酒,转手送给了这些人一些,算是交个好。 王海是第一个同意的,并且邀请陈秋去他家喝酒。 当陈秋抱着酒到他家的时候,王海已经等在门口,伸手接过酒酒带着陈秋上楼。 他依旧副大大咧咧的模样,进屋后拿着起子把酒开了。 两人拿着水杯,里面放点冰块就咔咔咔喝了起来。 喝着喝着,王海打开了话槽,跟着陈秋吐槽了起来。 他那边好不容易超越自己的老师,也就是陈秋的老爸,陈远,这边还没有高兴几个月呢。 陈秋那边就开始演奏出9.7分的高分作品。 陈秋他是什么意思。 他是不打算让自己有机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吗? 自己容易吗? 辛辛苦苦经营着这么大的乐团,结果还是海城第三。 真的是…… 王海越说越难受。 虽然不至于怪罪陈秋,说陈秋破坏了他的梦想。 但是自怨自哀还是有了一些。 没办法。 他总不可能将自己过去老板、老师的儿子打一顿,然后埋在后山,让陈秋永远没有机会超越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