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对于那些经常听古典音乐,对于古典音乐很了解。 不,或者说…… 对于音乐非常了解的那群人。 他们此时此刻就有些开始坐不住了。 音乐的表达是需要有乐商的。 什么叫做乐商? 乐商其实就是有点像是情商,智商。 是评判一个人对音乐理解的方式。 乐商低的人,他所演奏出来的音乐就很明显不太好听。 即便音符完全一样,可他演奏出来的效果就是不行。 这个和基本功,和能力无关。 只和乐商有关。 音乐是需要变化的。 即便一成不变的音乐,每一次的重复都是需要有变化的。 比如说一个很简单的作品,ABA三段式。 开头给个主题,然后演奏一个过度,最后重复一遍主题。 这样的表现在很多的作品之中都有,这种也算是刚刚学习曲式分析的入门,分析音乐分成多少段。 如果没有乐商的人,他们大概也就是正常AB演奏完,重复一遍A就结束了。 稍微有点乐商的人,他们会在AB演奏完,给最后结尾的A一个稍微不同的感觉,这样也就算完了。 而乐商比较高的人,他们则是会给予音乐一个整体的过度。 A是主题,那么这个主题想要表达了什么。 在B这个过渡部分,A的情绪会发生变化吗? 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最后所重复的A,应当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而不仅仅只是重复的过程。 在这样的思考过程中,谁能将重复表现出来的不同更多一些,谁的音乐也会更有趣,更受观众喜欢一些。 即便很多人听不懂,不知道演奏者在背后做了什么,就单纯只是讨论表现,这种变化多的重复,也会更让观众听的舒服。 而现在,他们那群人所听到的东西便是这样。 他们听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音乐。 一个细节处理恐怖到爆棚的音乐。 作为主奏部分的长笛,单簧管,低音管,他们的表现就显得非常有趣。 第一第二长笛的这两位,他们各自出现了两次,给了两种不同的诠释。 从一开始的悠远,到回应。 每一次的呈现,都给人完全不同的感觉。 这种感觉还并不是单纯依靠着乐器音色不同来表达的。 他们是依靠音乐表达的变化来呈现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表达的方式。 每个人的表达方式居然还不一样。 就比如说开场的小军鼓。 他是一直处于变化的过程中的。 他在以一个你很难察觉到的速度,在加强,在加速。 可能从开头到结尾的速度也就加了2-3点,很多人可能完全察觉不出来这样的变化。 但是打击乐他确实是在不停变化的。 而力度就更是如此。 你根本察觉不到他力度的变化。 可是当你恍惚回神的时候,你却突然感觉到一点…… 小军鼓的声音,好像变大了? 打击乐的那位在用这样的方式,来表现音乐更为复杂的多样性。 然而小军鼓的强势还仅仅只是开始。 中提琴以及大提琴的拨奏才更恐怖。 他们居然能配合每个乐器的表达,给予完全不同且完全适配的拨奏。 就短短只是第一第二长笛,单簧管,低音管,以及小军鼓五个人,他们就呈现出五种有着细微区别的音乐。 而最恐怖的一点,其实并不是乐团…… 在舞台下观众席之中的许多人,不由得将他们的视线看向正站在舞台上,手指略微颤抖,时不时提醒众人的陈秋,不由得缓缓咽了一口口水。 最恐怖的,其实还是陈秋这位指挥。 伱确定,这个是一个学生指挥能做到的? 这个…… 就是华国“排名第二”的交响乐团吗? 众人心中略微一沉。 排名第二的都这样了,那么“排名第一”的央中音乐学院将会多强? 众人完全不知道。 他们看着面前的陈秋,以及和声交响乐团,不由得缓缓咀嚼着这个乐团的名字。 海城音乐学院·和声交响乐团…… 听着耳边传来的乐团共鸣,看着陈秋对于乐团的指挥,想着乐团的名字。 众人突然明白了这个乐团名字之中,和声的意义所在。 将如此多充满个人性质的音乐表达全部聚拢在一起,融合成一个整体。 和是融合的和,也是和谐的和。 彼此之间强烈的个性并没有因为合作而碰撞,消散。 正相反,他们在相互协调,帮助,奏出这独一无二,仅仅只属于这个乐团的和声。 怪不得,这个乐团能叫做和声。 他们这个开头的演奏,足以配上…… 【和声】之名!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