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二月二,龙抬头。 天气依然寒冷。 向阳坡上,已经有几丝若有似无的嫩绿。东拉河里,厚厚的冰凌尚未融化。很多山峁背阴处,更残留着一片片积雪。 黄土高原的春耕备播已经生产正式拉开序幕。对千千万万的受苦人来说,这是最重要的事情。 一年之计在于春。 只有把庄稼种好,秋天才会有好收成,一家人才不会忍饥挨饿。 包产到户不过短短几年时间,人们已经能够填饱肚子了,很多人家甚至偶尔能吃上白馍馍。但受苦人对饥饿有着刻苦铭心的记忆,所以愈发珍惜分得的田地,一分一毫时间都不愿意浪费。 为了能够抢着墒情,每户都是男女老少齐上阵。 运粪、开沟、犁地、耙地……大部分人家依然采取最原始的耕种方式。 当家人赶着耕牛、驴、骡子在前面拉着犁耙,女人则在后边一手撒粪撒种……随着松散的黄土破浪而开,一粒粒希望播种下去。 没什么意外,作坊四五十号人有一大半请假。 王满银早预料到这种情况,一个星期前就指挥工人加班加点干活。目前作坊里差不多囤有七八万斤货,全部已经换上新包装。 接到任长华打来电话的第一时间,王满银就联系上胡永合,请对方派三辆卡车帮忙运货。 秦安市距离原西县距离太远,来去一趟不容易,所以他打算这次直接弄三万斤炒货过去。自家只有一辆卡车,还要负责往黄原城运货,另外找不到司机……不如索性多花费钱,请人帮忙代运。 王满银有白明川和田福军做靠山,相信胡永合不敢闹什么幺蛾子。 口子放开后,胡氏兄弟凭借着高凤阁的关系,混的风生水起。胡永州直接进入黄原市承包工程,目前几家国营单位的新厂房和职工家属楼都由他带人修建。 至于胡永合,则包下运输队的几辆汽车,去省城和中部平原拉面粉,一车一趟也能有上百块的利润。 现在胡氏兄弟身价虽然比不上王满银,但也算闻名全县的“农民企业家”。 不过去年高凤阁出事了。南部那个城市发洪水时,对方作为防汛总指挥,竟然在关键时刻回老家给儿子操办婚事去了,因此被追查责任。 没了靠山,胡氏兄弟现在做事情低调了许多。 得到电话,胡永合立刻带着三辆卡车赶来罐子村。 王满银这边找人把货装好,又亲自跟车前往秦安市。 接下来,作坊相当长一段时间只能租用汽车搞运输。不过等后期做大做强,王满银打算找董刚直接包一节火车皮。 他经常会在心里感慨:不论现在或者后世,做生意都必须要具备一定的胆识,敢做别人不敢的事情,这样才能博得一个机会。 十几年前,在那个风云年代里,董刚、胡永州还有王满银等人,也算是站在风口浪尖的人物。 现在同样是这批人,最早感应到时代变化,又比别人提前迈出一步。就像雷布斯所说的,站在了风口上。 只是董刚走的路不同。 他在编织厂工作时,积攒了不少关系。 近几年董刚开始当起掮客,倒腾各种批文,其中就有火车批文。现在火车运力紧张,火车皮非常紧俏,一份批文最少能卖出几百块。 对于朋友的选择,王满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董刚最早就喜欢做偏门生意,想要轻松挣钱,显然依然抱着这样的想法。 却不知道有时候偏门走多,再想回正途就难了。游离在灰色地带的生意,注定不会长久的。 这也是王满银不愿意挣块钱的原因。 他私下里劝说过董刚两次,见对方不听,就不再多说什么了。 个人有个人的缘法! 一天后,三辆卡车驶入秦安城。 对于六只松鼠立足的第一战,王满银自然非常重视。和任长华交接完毕,他并没有立刻返回,而是继续停留在秦安市观察情况。 一个多星期前,任长华已经联络好三十多家代销点,大部分在学校和车站附近。 现在开设小卖铺尚没有严格规定,所以有很多直接开在学校里边或者大门口。 王满银特意交代过,这些是重点攻略对象。 任长华采取的合作方式和王满银类似,简单粗暴。第一批炒货实行先货后款,等那些商贩进第二批货时再给钱。 这些零碎的事情由任长华负责操作,王满银也插不上手。吃过早饭没多久,他就来到附近一处小学门口小卖铺附近等待。 这家小卖铺门前墙壁上刚贴出一张大大的红纸,上边写着六只松鼠抽卡活动的具体内容和时间。现在还是上课时间,小卖部内冷冷清清,老板正坐在柜台前听收音机。 没多久,下课铃响起。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