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来了……”王满银同样觉得口干舌燥。 前世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小农民,见过最大人物就是大学里的校长。 这一世,王满银倒认识了田福军和白明川。不过因为种种原因,王满银心中虽然存着敬畏,但大致能够做到平等交流。 现在,可是高老。 他心思急转,不由得深呼吸。 面包车停稳,先从里边走出几个身形魁梧的年轻人。跟着是刘根民,以及县里和地区的工作人员。 在其中,王满银还见到白明川和田福军的身影。 他有点无语:以两人的身份,肯定事先知道高老要来罐子村,为什么不提前打个电话,让自己能有个心理准备。 或者,对自己很有信心? 王满银和杨高虎对视一眼,慌忙走下场畔。 两人并没有贸然靠近,而是在外围停下脚步。 “高老,这就是我给您提起的农民企业家王满银。他创办的‘六只松鼠’炒货销售非常火爆,目前已经卖遍整个黄原地区。我当年曾在罐子村当过驻队干部……”这时,白明川主动开口介绍。 “小伙子挺精神。”高老伸出手。 “高老好,”王满银赶忙上前两步,双手握住。 接着,白明川又介绍杨高虎的身份。 寒暄几句,一行人登上场畔查看。 进入作坊,高老兴致勃勃提出问题。 这会儿,王满银心情已经平复几分,开始担任起讲解重任。对于自家作坊具体的情况,他当然非常熟悉,讲起来如数家珍。 “三年前,作坊刚开始创办,得到了县里和乡里的大力支持。当时规模很小,连带我们夫妻只有三个人,日产五香瓜子三百斤,主要在原西县内售卖。而后规模不断扩大,去年增加到九人,现在整个作坊有二十七名工人,全部是附近两个村的村民。工资采取日结的方式,一天两块钱……” 王满银在后世看过很多场面的,知道给人做汇报需要突出重点。 见王满银侃侃而谈,田福军忍不住点了点头。 他就知道,自己这个侄女婿能够经受得住大场面的。这场汇报特点很鲜明,尤其是数据对比,更让人眼睛一亮。 高老听完,用家乡话冲负责封袋的王俊山问:“小伙子,他说的都是真的吗?” “嗯,”王俊山有些激动,说话声音颤抖,“我们今天刚发完工资,我拿了五十五块,还有年货……” 说完,他指了指不远处。 众人才注意到,作坊角落里蛇皮袋上放着不少切成块的猪肉、瓜子和糖果,明显早已经分好的。 又询问过其他工人,高老很满意的赞道:“不错,你做的确实好。南方有个瓜子大王,这两年报纸上不断报道,规模现在很大。没有想到我们原西县人做的也不差……” “小伙子,你应该继续扩大生产规模,争取像瓜子大王那样,将炒货卖到更多地方……” “谢谢高老的鼓励,事实上,我们已经有类似计划……并且得到乡里的大力支持,刘乡长和杨乡长更是登门指导,提出农户加工厂模式,由各村农民自愿种植向日葵和打瓜,工厂负责收购加工销售……可以让每亩地增收三十到五十元……” 王满银解释时,顺便捧了一下杨高虎和刘根民两人。 “农户加工厂模式?” 听到这个新词语,不少人眼睛一亮:这不就是报纸上所说的先富带动后富吗。 田福军忍不住再在心里赞叹一句。 这就是他对王满银看中的原因。不但能做事情,视野还具有一定高度,每次都会给人带来意外惊喜。 单单几句话,格局一下打开了。 等众人走出作坊,才注意到场畔下道路旁站满了罐子村村民,为首的正是王满囤。 显然,他们是刚刚得到消息赶来的。 “明川回来了!” “白干事,你可算回来了,啥时候我家坐坐……” 见到白明川,很多人热情打招呼。 白明川在罐子村工作那么多年,留下的口碑非常好。 在村民心中,他就是自己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