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五章 黄金-《清末》


    第(2/3)页

    横须贺港的日军虽然反抗顽强,但港内炮台超过三百毫米的岸防炮只有两门,而且还都是日本自己仿制的,在射速上不足徐卫舰队十二英寸主炮的一半,至于三百毫米以下的巨炮和速射炮更是不足徐卫舰队的三分之一,自双方交战开始日军就一直处于下风。

    在战争开始之前,徐卫手中就掌握了日军个岸防炮台和镇守府兵力数据,这也是他下决心放弃日本最重要的政治中心东京而进攻滩涂狭窄的横须贺的原因。

    徐卫并没有第一时间让坦克登陆舰进行抢滩登陆,而是想要用舰队的优势炮火摧毁横须贺这个还没有完全建成的炮台,同时为了防止周边部队的增援,一直在空中飞行的飞艇也开始沿着贯通横须贺的列车铁轨向外延伸,同时将几十吨的凝固汽油燃烧弹投放到这些铁轨上。

    徐卫还想着之后对横须贺的登陆,自然不会直接将燃烧弹投放到城市内,不过凝固汽油燃烧弹对铁轨的伤害还是蛮大的,粘稠的火焰附着在铁轨上不用片刻就将铁轨燃烧的变形。

    横须贺日军炮台阵地虽然都在山丘的背侧,出于舰队瞭望系统视角的范围以外。而且还都做了非常完美的隐蔽措施,但在随后升空的侦查气球的观测下却变得无所遁形。随后在侦查气球上无线电报的指引下以不断有十二英寸舰炮的炮弹落到它们的头上。

    徐卫舰队两艘战列舰拥有二十门十二英寸的舰炮,这种舰炮的穿甲弹差不多有一顿重。能够直接穿透四米一下的水泥工事,对四米以上的水泥工事也有着一定的伤害,连续打几下也能够击穿共事。

    横须贺炮台与其他镇守府的炮台有着天然的劣势,它之前防御坚固的炮台全部在上次的大火下殉爆炸毁,新建立的炮台虽然做了很多的防火措施,但因为资金问题不仅工期比较慢,在水泥厚度上也赶不上其他镇守府的炮台,最厚的地方也不过三米,最薄弱的地方仅仅只有五十公分。

    这样的一个炮台对于徐卫的舰队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脆弱的靶子。不过半个多小时的时间就损失殆尽,不过它们并不是一点作用都没有,炮台上的两门三百毫米以上的巨炮在发射的三十多发炮弹中有一发正好落在了澳大利亚号战列舰的舰桥,索性没有造成太大的人员伤亡,当然最重要的是徐卫在战争开始之前就转移到了安全的大后方。

    没有了炮台的阻碍,日军路面部队自然无法对登陆造成太大的困难,随后那十艘坦克登陆舰便在军舰的掩护下向横须贺港口周围的滩涂行驶。

    在半个多小时的炮战中,横须贺镇守府司令官吉松茂太郎已经从刚才的匆忙中恢复了过来,他非常明白自己手中的兵力以及港口炮台的不堪。随后他一边向东京发求援的电报,一边组织镇守府的守备部队在港口外的滩涂上设防,组织接下来登陆事件。

    在前世,登陆舰得到大力发展是在二战期间。在一战之前登陆作战主要使用传统船只,但是1915年灾难性的加利波利登陆表明传统船只已经不适合用于近代登陆作战的要求,特别是机枪被大量装备以后。

    一般认为登陆舰艇的最初形态是俄国黑海舰队1916年使用的称作埃尔皮迪福尔的船只。这是一种平底货船,吃水很浅。排水量在一百到一千三百吨之间,适于运送部队抵达海滩实施登陆作战。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英美两国曾改装和建造了一批与其类似的登陆艇,排水量在一百吨到五百吨之间,艇上装备机枪或小口径舰炮,艇艏开有舱门,便于人员和车辆下船登陆,这就是最早的登陆艇。

    坦克登陆舰用于运载坦克、车辆等重型武器装备及登陆兵到岸滩直接登陆的登陆作战舰艇,按排水量、运载能力与续航力大小,分为大型坦克登陆舰和中型坦克登陆舰。

    大型坦克登陆舰,满载排水量两千到一万吨之间,能装十几二十辆坦克或者数百到上千登陆士兵,装备有舰炮和远程防御系统,用于自卫、防空和登陆火力支援,续航力在三千海里以上,是实施远程由岸到岸登陆作战的重要舰种之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