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 女儿-《清末》
第(2/3)页
新澳港军队炮火的强大不仅表现在对波斯军炮兵的完虐以及对波斯军步兵的无差别打击,更多的时候表现在装备的迫击炮对波斯军重机枪的打击速度和打击准确度,此时的战争对波斯军来说一如还没有发生的一战,重机枪射手成了减员最厉害的兵种,在新澳港军队迫击炮的打击下波斯军的重机枪的持续射击不超过半分钟。
负责狙击波斯军两翼的新兵师内自然也有数名参谋人员。他们是作战计划最主要的制定者,这是徐卫参照用两次世界大战震惊世界的德意志军队军内的总参谋部设定的,目的是培养自己军队的参谋人员。
总参谋部制度是一种有别于古典军事活动的近现代组织形式,有人说总参谋部也许是19世纪最伟大的军事创造,而普鲁士/德国总参谋部是历史上第一个真正具有现代意义和形式的总参谋部,对世界军事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实现了从早期战争的统帅决策型模式向近代战争的军官团决策型模式的转变,这是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项军事变革。
由于军队内军官普遍出自野路子,徐卫早已经意识到等到以后各部队独立作战的时候,军队的决策绝对不能完全由这些没受过正规的军事化教育的中高级军官来制定,这并不是徐卫看不起自己的这些军官,盖因所有的战神都是从交学费开始的。
总所周知,在后世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党内出现了很多作战水平很高的泥腿子指挥官,但是很少人知道这些军官大多收拾从长征时期甚至更早就开始带兵了,在他们手下牺牲的士兵比他们统领的士兵要多得多,这也是他们口中的交学费。一直有着兵员补充困难的徐卫是交不起这种学费的,他希望以最具现代化的总参谋部来代替各人军官的决策。
在西尔达尔连续收到左右翼送来的战报时,徐卫也收到了跟随两个新兵师一起出征的参谋人员以及军事主官联合给徐卫送来的战报,经过这些参谋人员在初次与波斯军左右两翼接触后得出两个新兵师能够守住波斯军五天左右的进攻。
徐卫的参谋人员虽然与波斯军两翼军官做出的推论不相同。但有一点是一样的,那就是在短时间内两翼的军队都不能支援中路主力部队,于是徐卫爱上了这种敌军伤亡更大的持续进攻。
波斯军的主动进攻打断了徐卫组织的最后一次进攻,当第一波一个旅五千人的波斯步兵踏着波斯炮兵猛烈的炮火和阵地不断射击的重机枪走出战壕后,徐卫不得不中断自己的进攻计划。让士兵返回自己的战壕阻敌。
波斯军此时的炮火完全延续了第一天与徐卫的炮兵对战的情景,所有的大炮都利用了最快的射击速度,炮弹自然也一改之前的节省,好像不要钱似的倾泻在新澳港阵地上,完全是一种不过日子的打法。
波斯军的这次进攻一直持续到夜幕降临,四个波次两万人不断向新澳港阵地发动进攻,每当最前的波次进攻受阻的时候后面的另一个波次就会逼了上来,掩护前面战友的撤退,同时他们在继续前面战友没有完成的事业,继续向新澳港军的阵地发动进攻。
当今世界军事界虽然还没有形成重机枪、堑壕、铁丝网这种如同绞肉机的模式。但并不是没有使用过铁丝网,自然也知道对付铁丝网的办法,于是波斯军在进攻的时候最前的士兵腰间都别着扳手,目的就是要将对方那最后一层铁丝网剪断。
这一场攻防战是继双方作战以来新澳港军队伤亡最厉害的一场战争,也是波斯军除了那场失败的夜袭之外伤亡最厉害的一仗,据战后统计新澳港在这次攻防战中阵亡了六百多名士兵,还有一千伤势多或轻或重的伤员,而进攻的波斯军至少阵亡了一千五百人到两千人之间,而受伤的人至少是这个数字的两倍。
在火力完全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波斯军队能够取得这样的战果也是相当不错的。完全打出了波斯军的士气,不过这成功一战的后遗症就是波斯军队的火炮有一半因为转移不及被新澳港军队的炮弹摧毁,而胜于的炮弹平分到仅存的火炮则不足十发炮弹。
波斯政府军的这次突然进攻完全迷惑了徐卫和他的参谋团,对于波斯军队的这一次进攻大家一致认为是波斯军的一次反击。而且还是非常有效的反击,也是出于防守失利的一种策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