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 伪军初显威-《清末》


    第(3/3)页

    时间到了八月份的时候,东京那场暴动的痕迹已经渐渐地消失,但其影响则永远留在了这一代东京百姓的心中,相信自此之后东京百姓在获悉有人企图再次发动这样的暴动时肯定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此时,在岩手县日籍军队的训练已经初步完成,四个师九万三千余人也全部按照师级编制整编完成,并且分批踏上了通往京都—名古屋防线的火车。

    第一批踏进京都—名古屋防线的是陆军第七师,这是日籍军队成师的第一支部队,出于与华人军队一视同仁的看法,在番号上直接接了陆军第六师。

    这支部队进入的地点是爱知县名古屋市附近,此时的爱知县绝大部分已经在执政政府的控制之下,维新政府能够控制的只有名古屋市及以南少量地区,而这支部队的主要任务则是检验新建成军队的战斗力。

    日籍军队与徐卫的华人军队在军规上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军队中每一名参军的士兵都有二十亩地免税的优惠,这基本上是保甲卫队的两倍,但是如果日籍士兵在战场上临阵倒戈或者不战而逃,他们的家人将面临连坐受罚的处置,这是对军队战斗力最直接的保障。

    此时,驻扎在名古屋的维新第三师团和第十五师团以及六个师团的预备役部队,而驻守在他们对面的是第二师以及两个营的坦克部队。

    在两方对峙刚开始的时候,徐卫的军队在琵琶湖东岸布置了第二旅、第三旅、第四旅,分别驻扎在长滨城、彦根城、名古屋市,只在西岸敦贺城布置了第一旅,当时维新政府的军队大多在九州岛隔海相望,徐卫的军队完全占据了优势,不过却无法在不付出大的兵力损失下迅速击溃防线日军,于是形成了对峙。

    慢慢的,维新政府的常备师团开始向本州岛秘密转移,南本州岛的预备役也开始被武装起来,于是在京都—名古屋防线便开始是维新政府的军队占据了优势,但他们也如同之前的徐卫军队一样无法打破僵局。

    维新政府的军队相对来说要比徐卫的军队多得多,并且随着维新军队在防线数量的不断增加,徐卫的军队纵然拥有兵力优势也开始显出疲态,不过好在北本州岛的保甲制度已经完成,第三师和第四师绝大部分的军队便聚集起来支援京都—名古屋防线,这才不至于让维新政府突破了防线。

    就目前而言,第一师驻扎在敦贺城,第二师驻扎在名古屋市,第三师驻扎在长滨城,第四师驻扎在彦根城,双方之间你攻我守,互有损伤,不过总的来说是活力比价薄弱了维新政府军队损失更大。

    第七师在名古屋附近的兵站休息了两天便开始在军官的指挥下进入了战壕,不过作为名古屋线总指挥第二师师长徐坤并没有直接让他们担任突击部队,而是又在战壕内让他们适应了三天的战壕生活,习惯了双方的炮来炮往,也见识了战场的残酷,如此才开始让第二师配合第七师打出他们的第一战。

    经过此次长时间的对峙和原来日俄战争中的经验,维新政府军队的战壕已经挖的有模有样,完全达到一战后期的水平,在敌人没有坦克的配合下完全可以当成绞肉机来使用,而自对峙以来徐卫的军队只在防守的时候将坦克当成了可移动的炮台使用。

    第七师是在凌晨四点左右对对面的维新政府军队反动的全面进攻,同时伴随着第二师重炮部队的掩护,在双方交火时他们已经将交通壕挖到了维新政府军队设置的铁丝网附近,在剪开铁丝网的时候才被发现。

    维新政府的第一条战壕只有少量的士兵担任警戒任务,为了防止被炮击,绝大多数的士兵都在后方休息,而这些警戒的士兵却在连日来无战事的情况下产生了松懈,被从交通壕突击而来的第七师军队大的措手不及,在没有后方支援还没有到达的情况下丢失了第一条防线,让第七师出师大捷。(未完待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