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东平十八郎-《清末》
第(3/3)页
东平十八郎非常自己只有一次投掷手榴弹的机会,于是他将所有搜集到的手榴弹全部用战友的武装带捆在一起,然后躲在一处还剩半面墙的水泥墙壁后面,准备趁坦克部队过去后扔到进攻步兵最多的地方。
不过就在东平十八郎将手榴弹包在一起之后,他的目光注意到了带动坦克不断前进的履带上,于是他有了一个更好的注意,与其用自己的生命换几个普通的士兵,不如改成换一辆敌人的钢铁巨兽更有意义。
日本所制造的手榴弹使用的都是下濑火囄药,这是日本工程师下濑雅允配制成功的以苦味酸为主要成分的烈性**。
这种**在研制成功之后便受到日本政府的喜爱,随后日本海军将所有的炮弹都换装成填充下濑火囄药的炮弹,与此相反的是由于担心苦味酸**爆性不稳定,欧洲列强海军并没有采用这种烈性**,直到日俄对马海战时,俄罗斯舰队的炮弹弹头内填充的还是爆性较弱的棉火囄药。
这种炮弹具有一系列惊人的特性,首先炮弹的灵敏度极高,即使命中细小的绳索都能引发爆炸,而且爆炸后不仅会形成普通黑火囄药炮弹爆炸时那样的冲击波和炮弹碎片,还会伴随有中心温度高达上千度的大火,号称对钢铁都能点燃,这种火囄药爆炸形成的火焰会像汽油着火一般四散流动,即使在水中都能持续燃烧一段时间。
另外采用苦味酸为成分的下濑火囄药炮弹爆炸时,还会出现有毒的黄色烟雾,与黑火囄药炮弹爆炸时产生的白色烟雾完全不同,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下濑火囄药可怕的破坏力使甲午战争中的北洋水师深受其害。
其实对苦味酸**最先使用的是法国,不过由于苦味酸容易与金属发生反应造成炸膛,法国政府也仅仅是将这种**用作子弹的发射药,但是日本工程师下濑雅允研制的苦味酸炮弹比原创者法国人更胜一筹,他的方法是在炮弹内壁涂上了一层厚厚的石蜡,阻止了苦味酸与金属直接反应,所以制造出来的炮弹、手榴弹可以长时间储存,这样虽然炮弹的装药量有所下降,但更加安全可靠。
日本人自甲午海战中尝到甜头以后更是大量装备苦味酸炮弹,甚至连军事强国德国也予以效仿,正是基于这种情况,在研制手榴弹的时候日本的军火专家首先想到了用下濑火囄药作为填充火囄药。
坦克在进攻时的作用在于着重打击敌人的反抗力量,行动缓慢而又笨重的它们是很难注意到敌军阵地上零散的散兵游勇,这给了东平十八郎靠近坦克的机会。
东平十八郎背靠在墙壁上听着坦克履带辗压建筑业碎屑的声音越来越近,随后他颤抖着将手榴弹集束抱在胸前,没过多久就看到坦克那长长的炮管从残留的墙壁内伸了出来,接着整座墙在坦克的辗压下轰然倒塌。
东平十八郎没有想到这种未知的钢铁巨兽竟然无视水泥墙的防御,这让他有点手足无措,好在他一直处于全神贯注的状态下,凭借灵活的身手躲过了被坦克辗压成肉饼的命运,同时这也让他暴漏在了后面步兵的枪口之下。(未完待续。(。))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