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更改军舰旗帜-《清末》
第(2/3)页
世界上最古老的国旗系丹麦国旗。被称为丹麦人的力量,旗地为红色,旗面上有白色十字形图案,稍偏左侧。但是在当时国旗并没有广泛被各国使用,原因在于各国封建王权势力强大,并没有现代国家的主权意识。
随着欧洲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展开,公民意识和主权意识高涨,大量国旗应运而生,最有影响力的当属法国三色旗。红白蓝三色象征着革命者平等、自由、博爱的信念,直接影响到周边国家的革命进程和国旗设计。
此外,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国的交流,海上信号旗作为军舰和商船的重要通信手段,被各国广泛采用,信号旗设计理念被吸收后用于设计现代国旗。
作为有着五千年历史文明的中国在历朝列代却是都没有一面国旗的,有的只是从周朝开始就象征着皇权的龙旗,而中国大一统的思想造就了强大的中央王朝不允许周围有可疑与自己的抗衡的力量,自然也就没有平等的外交,国旗自然是无从谈起。
中国正式确立的第一面国旗是在满清晚期出现的,1840年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列强的侵入,原来闭关自守的清王朝同各西方列强的交往日益增多,当时的总理洋务的李鸿章在同西方列强谈判、签约、通商、互派外交人员等外交活动中,看到西方列国庄严悬挂国旗,而中国却无旗可挂,深感有失天朝威仪,于是上奏慈禧太后,提出在外交场合中需要有代表大清国的旗帜,请求颁制国旗。
慈禧就命李鸿章负责设计图案,经过多方征集筛选,李鸿章上呈了八卦旗、黄龙旗、麒麟旗、虎豹旗等多种方案,供慈禧太后选定,最后决定使用黄龙旗为大清国国旗,并于1888年《北洋海军章程》颁布与确认本为海军旗的黄底蓝龙戏红珠图为大清国旗。
在徐卫撤掉英国国旗的时候,曾经有人建议徐卫选用一直被国人普遍接受的龙旗作为军舰使用的旗帜,同时在干涉长沙抢粮风潮中更有合法性,但这对致力于推翻满清**统治的徐卫是无法接受的。
既然满清所使用的龙旗没有被采纳,随后又有人建议让朝鲜舰队使用朝鲜王国现在依然在使用原大韩帝国的太极旗,这样也能够让徐卫的这支朝鲜舰队实至名归。但是徐卫一想到后世的太极之争,就忍不住一阵蛋疼,自然不愿用用这种旗帜。
其实,太极旗出现于朝鲜王朝末期。随着1876年《江华条约》的签订,朝鲜打开国门,而设计国旗之议也萌生了。
朝鲜国旗的第一个设计方案是由当时朝鲜的宗主国中国清朝驻日使馆参赞黄遵宪提出的,当时黄遵宪撰写了一本小册子《朝鲜策略》,赠与访问日本的朝鲜修信使金弘集。在《朝鲜策略》中建议朝鲜奏请陆海诸军,袭用中国龙旗为全国徽帜,同年清驻日公使何如璋在致北洋大臣李鸿章的报告也有提到,若朝鲜既经开港后,应饬令彼国袭用中国龙旗,或围绕以云,微示区别,以崇体制。
这种建议让任何一个具有开阔眼界的人看来都是一个大涨国体的事情,君不见英国就因为其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地以至于各大洲都有将英国的米字旗置于自己国旗之内的国家,所以接到建议的李鸿章也对朝鲜袭用中国龙旗的方案表示同意。
随后。李鸿章曾在与朝鲜官员李容肃会谈时说:“今贵国王自用之旗,据称是画方龙旗,亦与中国龙旗相仿,自可以画龙旗为国旗,即作航海旗标。定于应用之先,将龙旗尺寸、颜色绘具图式,咨明本大臣衙门,以咨核奏咨行。”
然而,朝鲜王朝似乎对清朝的建议不以为然,随后在清朝协助朝鲜与美国签订《朝美修好通商条约》的前一天。朝鲜官员李应浚提出了一种国旗方案。
翌日,负责协助朝鲜缔约的清朝官员马建忠对朝鲜全权大官申櫶说道:“昨李应浚袖至旗式,似与日本相混,贵国旗式究竟何若。前黄参赞谓贵国宜用中国龙旗,以仆观之,似亦未安。”
马建忠在否定了先前的中国龙旗方案后,又想出一种新方案,他说:“吾想贵国国旗,可用白底、青云、红龙。惟龙用四爪,暗示区划。何以区别?只在四爪五爪耳。青云者,亦取云从龙之意,君臣以民为本,故质用白色。”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