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出售橡胶公司-《清末》
第(2/3)页
随后不到半年的时间,徐卫的徐氏汽车公司便以其廉价、使用的性能成为了欧美中产之家的首选,而橡胶的使用量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大,那些购买的橡胶园也随着水涨船高,到零九年的年初已经涨幅至原来的三倍有余,也让那些卖出橡胶园的园主们扼腕长叹。
真正使橡胶园的价格突飞猛进的则是在零九年这一年,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将手中的积蓄放在橡胶股票中,橡胶园的价值也变得更高了,等到现在已经高出原来价格近二十倍。
英国最著名的评论家邓宁格曾经在其著作《工会与罢工》中说过:“一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会胆壮起来。10%会保障它在任何地方被使用;20%会使它活泼起来;50%的利润会引起积极的大胆;100%会使人不顾一切人的法律;300%就会使人不顾犯罪,甚至不惜冒绞首的危险了。”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段,后面自然还有,不过这段话却作为马克思的名言,广为流传。
然而。就现在的情况而言橡胶的林润已经何止三倍,这已经不能阻止所有人对橡胶股票的抢购,自然也无法阻碍大家对橡胶园的窥视。其中以日本的财阀为最。
众所周知,日本的财阀自然离不开日本政府的支持。当然财阀们为了回报政府的支持自然在财力上大力供应,于是这种共赢的形势成为了日本政治的体式,但是随着日本在与徐卫战争的失败,其国内经济不断衰退,日本政府对财阀的支持越来越无力,那些财阀们也因为财力的枯竭而无法大力回报日本政府。
为了度过这次的难关,实现日本经济的再次繁荣,日本政府和财阀便将目光放在了日本之外的地方。
在日本人眼中。最有经济价值的地方自然是中国的东北地区,他们之前也是一步一步这样做的,但是随着与徐卫之战的失败,日本政府在明面上的势力已经全部从中国地区撤退,仅仅留在中国的地下势力也因为缺少官方的支持而不断枯竭。
历来条约的签订都是为了撕毁做准备的,日本自然也不会让一纸条约限定了自己的发展,但是相对于强势的徐卫,日本政府就算想要撕毁条约也没有这个胆量,不过向来办法都要比困难多的,日本失去了在中国的影响。便将目光放在了南洋。
南洋历来是英国、法国、荷兰的后花园,自然不能容忍日本的介入,日本为了不过分刺激这些国家。便决定先从经济上入侵,然后再获得驻兵权,然后一步一步蚕食这些国家的势力,直到完全统治这些地方。
日本政府和三大财阀所选择的第一个桥头堡就是价值正在不断增长的南洋橡胶公司,随后日本的财阀便派人与南洋橡胶公司的负责人接触,想要收购南洋橡胶公司。
徐卫在第一时间知道了日本要收购自己的这间南洋橡胶公司,当时他已经感觉橡胶股票的价格还没有涨到顶峰,便让人回绝了婉拒了日本的收购请求,但并没有把话说死。而负者收购的日本方人员自然也是心思通透的人,知道对方不满意自己的报价。
日本虽然在战争中打了败仗。但在整个亚洲依然是除现在的朝鲜外最强的独立国家,自然不会将一个以华人为首的橡胶公司放在眼里。最重要的是这个以华人为首的橡胶公司其注册地还是在南洋本地,于是为了能够低价获得橡胶园的产权,在随后的谈判中日方人员甚至出现了威胁的语言。
对于日本的威胁,负者谈判的人员当场就笑了,那负责人直言不讳的告诉日方人员,这间橡胶公司的后台老板就是刚刚打败他们国家的徐卫,他们并不惧怕日本的威胁,甚至将日本的威胁当成一个笑话。
现在的信息查询自然不如后世便捷,甚至可以说是非常的原始,就算以日本国家的情报人员负责查询,也只是查询到负责整个南洋橡胶公司运转的华人总经理,而这个总经理并不是徐卫随便找来的,而是由徐氏银行培养出的华人管理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