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徐卫的条件-《清末》


    第(2/3)页

    “啪、啪、啪!”徐卫忍不住拍手道:“梁大人不愧是留美幼童中的佼佼者,果然慧眼独具!”

    对于梁敦彦的这些言论,徐卫自然是知道到,如果让他去说,自然也能说的头头是道,甚至比梁敦彦说的还要完整、还要准确,但是他的言论都是从后世学习中学到的,是前任总结的东西,最重要的是总结这些观点的人已经知道了清忘后中国的历史,纵然总结的再头头是道总是有放马后炮的嫌疑,但梁敦彦不同,现在的天下还是在满清的统治之下,自然不会知道以后的事情,能说出这些言论总是有大智慧的,

    梁敦彦一生充满传奇,留美,西化,奉李鸿章之命在耶鲁学习国际法,被召回,回广东奔丧逾期不归被李鸿章通缉,被张之洞留用,为中国的电报建设立下功勋,成为张之洞的幕僚,成为袁世凯的臂助,成为清朝外务大臣,在以后的民国成立后参加张勋的复辟,徐卫不曾读过专门研究他的著述,但从梁敦彦的好友辜鸿铭的书中,可以隐约看到他的内心,看到他对中国政治的理念-,那不是“帝制余孽”四字可盖棺定论的。

    “徐先生过奖了,这些都是梁某的拙见,让徐先生见笑了。”梁敦彦也意识到自己说的有点多了,赶紧赔礼道。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梁大人真知灼见令我茅塞顿开,既然梁大人认为满清可能真的君主立宪,共和制又不符合当今国体,不知道梁大人认为换一个汉人皇帝来代替满清如何?”徐卫这次终于同穷匕现了。

    “换一个皇帝?徐先生的意思是你想当这个汉人皇帝?”梁敦彦对徐卫有这个想法一点也不感觉奇怪。任何一个忠君之士都不可能干出用军舰威胁朝廷的事情。

    “我确实有这个想法,只是对于取代满清的准备工作还没有完成,并且时机也不对。所以这项计划一直还在我脑子里没有付诸行动。”徐卫解释道。

    “徐先生恐怕忘记了,我梁敦彦是朝廷的官员。你在一个朝廷官员面前兜售你造反的准备是不是有点不妥?”梁敦彦没想到徐卫竟然真的当面承认想要造反,而且还列出了造反的计划,实在是猖狂到肆无忌惮的地步。

    “你?”徐卫看了一眼梁敦彦,意味深长的说道:“你现在或许还是满清朝廷的官员,但之后恐怕就不是。”

    “你什么意思,你不是说过不杀我了吗?难道你要食言而肥?”梁敦彦之所以与徐卫夸夸而谈,依仗的就是徐卫不杀他的承诺,没想到身份到他这个地步。说出的话竟然说变就变,后背当即就被吓出来的冷汗打湿了,随后湿透了他穿在里面的衬衣。

    “我想梁大人是误会了,我只是说你以后或许就不再是满清的官员,并没有要杀你的意思。”徐卫看到梁敦彦如临大敌的表情,宽慰道。

    “那你的意思?”梁敦彦有点忐忑的问道。

    “关于和亲的事情只是你们自己商讨出来的事情,我本人是不赞同。”这话徐卫说的却是有点违心,如果不是他的后院阻碍的力量实在太大,他说不定真的会同意这份和亲,不过和亲的对象肯定不能是那些被临时加封的公主,听说庆王弈劻有十二个女儿。按照基因来说应该都不太丑,应该能找出一个在样貌和年龄上符合徐卫要求的。

    “那徐先生的要求是什么?”梁敦彦等了半天,没有等出徐卫的下半句话。于是出言询问道。

    “啊?哦!”徐卫恍然从自己的意淫中恢复意识,接着说道:“我听说梁大人在耶鲁大学学习过国际法,正好我在澳大利亚开辟了新澳港和新华港两个城市,一直没有一部严谨可行的法律,所以要借梁大人这个法律专家帮到澳大利亚帮我制定一部法律。”

    徐卫这话并不会无的放矢的,在前世的时候他不过是学习化学的一个普通学生,法律这么神圣的东西对他来说太深奥了,同时在以人治的国度再精通法律也无用,他也就没有这方面的知识。而现在他在新澳港推行的法规大多是照搬英美的法律,但英美的法律中有些东西并不适合现在的中国国民。所以徐卫一直想编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