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烟消云散-《清末》
第(3/3)页
“我刚才所说的只是清政府所宣告的那块七杀碑,我这里还有另一个版本的七杀碑,天生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鬼神明明,自思自量!”徐卫所说的这个七杀碑是后世在四川广汉所发现的。
按照后世的记载,那块碑是1934年由一位英国传教士所发现的,这块碑之所以很晚才被发现,主要是这块碑本来一直放在成都一座官衙的空屋里,严禁外人靠近,据官府的说法,谁摸了它就会引起火灾,故而一般老百姓固然没有机会靠近,官衙里也没人敢去一探究竟。
直到辛亥革命胜利后,当时任四川军政府成都知府的官员从重庆来到成都,住进这个衙门,才打开屋子,让允许人们看此碑,后来杨森到成都任职,就把它运到少城公园展览。
“这个恐怕是徐先生自己杜撰的吧?”梁敦彦明显不相信徐卫的话。
“梁大人如果不信,可以亲自到四川广汉看一看,那块碑从满清入川以来就一直被放在官衙的空屋里,以一看便知。”徐卫解释道。
“徐先生的意思是不打算杀我?”梁敦彦从徐卫的话中听出了别的意思。
“没想到梁大人竟然也是个急才,不错我确实没有杀梁大人的意思。”徐卫没想到梁敦彦竟然从自己的话中推测出自己不打算杀他,随后便直接坦言。
梁敦彦是中国最早的一批留美幼童,他在美国生活了十年,见证了美国民主的好处,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君主立宪人士,因为他清楚地认识到民主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还太过遥远,而徐卫之所以用言语恐吓他更多的是欣赏他的才华,也欣赏他对君主的态度,毕竟徐卫也是想要做一个独.裁的皇帝。
“为什么?”得到徐卫的回答,梁敦彦一直绷紧的心弦终于松了下来,随后不解的问道。
“我只听说过杀人需要理由,还第一次听说不杀人还需要理由的。”徐卫笑着说完,便从自己的椅子上站了起来走向身后的书架,然后从书架中那处几本已经有些年代的书籍递到梁敦彦的面前说道:“我知道梁大人不相信我刚才所言,这里是我从各地网罗的一些残本,里面清楚的记载了满清的罪孽。”
梁敦彦从徐卫的手中接过书籍,然后打开最上面的一本,入眼却是“市民之中,悬梁者,投井者,投河者,血面者,断肢者,被砍未死手足犹动者,骨肉狼籍”,然后他翻开另一页,“悉从屋上奔驰,通行无阻。城内难民因街上砖石阻塞,不得逃生,皆纷纷投河死,水为之不流”,“兵丁每遇一人,辄呼蛮子献宝,其入悉取腰缠奉之,意满方释。遇他兵,勒取如前。所献不多,辄砍三刀。至物尽则杀”。
这一本书名为《嘉定乙酉纪事》,其书应成于清初,作者朱子素世居嘉定东城清镜塘,为明末的一名贡生,抗清斗争爆发时,朱子素所居东城为义兵和清军激战之地,又是清军屠城最残酷之所,朱子素目睹清军暴行,将满腔悲愤倾注于《嘉定乙酉纪事》中。
这本书由于长期未能付梓出版,是以手抄本的形式在民间传播的,而抄录者于抄写过程中多有增删,名字也不一定是这个名字,不过这本书却是现如今流传最广的一本书,也是徐卫找来最容易的。(未完待续。。)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