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 徐卫的财富-《清末》
第(3/3)页
其实山本达雄不知道的是,徐卫所有的产业中盈利最高的既不是徐氏银行,也不是徐氏汽车公司,而是日本一直无法渗透的制碱厂。
全世界的制碱厂都受阻于铵盐的短缺,致使纯碱的价格昂贵异常,每吨要在十三英镑以上。但徐卫却凭借着合成氨的工艺将最初成本降到每吨两英镑三先令,随后经过不断的改进合成氨工艺,将成本降到每吨两英镑以下,而其售价却是每吨十英镑。
徐卫的制碱厂凭借着低于市场的价格很快从占世界总销量的百分之三十上升到百分之八十,几乎垄断了整个纯碱销售,一年的销售量可达到近千万吨,考虑到其廉价的成本,其盈利至少有七八千万英镑,是一台当之无愧的敛财机器。
“诸位,你们说帝国还有复兴的希望吗?”明治天皇被山本达雄给出的数据震惊了,同时也对日本的称霸事业产生了怀疑。
“陛下不用灰心,帝国虽然现在在财政上不如徐卫,但与徐卫相比,帝国拥有广阔的疆域数千万勤劳的人民,这些都是帝国最大的财富,只要一有机会,帝国定然一飞冲天,反观徐卫却已经将他的事业发挥到了极致,正所谓物极必反,一遇到如两年前美国的银行危机,其实力定会受到极大的打击。”令明治天皇想不到的是,第一个安慰他的竟然是刚刚将他的信心打击的体无完肤的山本达雄。
“山本君,帝国的机会在哪里?”明治天皇闻言,萎靡的精神好似打了鸡血一样振奋起来,随后对山本达雄问道。
“欧战!帝国的机会就在蓄势待发的欧战!”山本达雄斩金截铁的说道。
“欧战?这与帝国有什么关系?”明治天皇不解的问道。
“徐卫的根基在英国,欧战一起英国必然首当其冲,其国内工业定然大受影响,经济也会急转直下,而以英国为根基的徐卫必当损失惨重。反观帝国却可以凭借欧战向欧洲提供更多的农业产品和工业产品,如此不仅可以偿还所欠的债务,还能够带来大量的外汇。此消彼长之下,何愁不能超越徐卫,届时帝国定然复兴在即。”山本达雄一脸豪气的说道。
“好,这次朕就暂且再次向徐卫妥协一次,不过贷款一定要增加到一亿日圆,他日帝国崛起,今日之耻定当向他加倍讨回!”明治天皇也被山本达雄的豪气感染,于是拍板道。(未完待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