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善后-《清末》


    第(3/3)页

    在没有大型的农业机械之前,不管是欧美等发达国家还是大清这样的落后的国家,在庄家的耕种方面都是使用人力的,这也是美洲黑奴贸易兴盛的原因,所以在整个世界粮食的价格都是居高不下。

    为了能够谋取暴利,岑春冥每到粮食收获的季节,都会以较低的价格强行收购百姓手中的粮食,更有甚者他还将百姓留作灾年所用的义仓内的粮食私自贪墨,卖到国外。

    岑春冥这种倒卖粮食的行为在平常的丰年或者小灾还没什么,但是一旦遇到大的灾荒就会捅出大娄子,而这个篓子在后世最终在辛亥革命发生的前一年被捅破。

    那是在宣二年,居住在长沙南城门外碧湘街乌春巷一个以挑水为生的贫民黄贵荪一家四口在妙高峰下老龙潭投水自尽,而这起因商家抬高米价、逼死人命的案子,就是这件普通的案子却在长沙引发了一场巨大的极具破坏力的抢米风潮。

    可以说抢米风潮的发生,既是天灾,更是人祸,天灾和人祸的相互交织,酿成了湖南近代史上的一场严重的城市公共安全危机。

    那是在春夏之交,湘西永顺一带大雨水倾盆,落了二十多天,山洪爆发,奔腾而下,把永定、慈利、石门等县淹没。

    这时湖北荆江的水又猛涨,把公安一带的堤垸冲垮,四百丈山洪咆哮而来,澧县、安乡首当其冲,堤垸十溃八九。

    沅、酉、资、澧诸水又同时暴涨,滨湖各县十堤九溃,田禾淹没,颗粒无收,被灾者达百余万人。

    湘北水灾正凶,湘南衡州、宝庆、长沙各属又闹旱灾,收成不及七分,入仓之时,价即比常年昂贵。

    平常年份,湖南灾民逃荒,多为丘陵和山区贫民在青黄不接时,向滨湖或邻近省城长沙的富裕县份逃。

    这时却恰恰相反,主要是滨湖地区的灾民多向长沙地区行乞,大批灾民涌入省城长沙,长沙四乡吃排饭的一天天增多。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