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谋夺码头-《清末》


    第(2/3)页

    刚开始的时候来应征的女工还是非常少的,前半个月总共来了不到一千人,于是徐卫就在长沙城的东门附近买了一处十几亩大小的宅子,本来是自己安置依伦姐妹和耿文倩的住所,现在全部用来安置这些姑娘了,并且从徐家大院要了十几名丫鬟婆子负责管理这些女孩,而房子的外围则有守卫的家丁日夜巡逻。

    前期虽然不需要这些姑娘在厂房忙碌,但这也并不是表明这些姑娘就可以闲下了,这么多人如果不找点事给她们干,闲得无聊的姑娘们肯定会挑起事端,于是徐卫就从洋行内购买了大批的布料,让这些姑娘们按照徐卫设计的标准尺码制作各种尺码的衣服和鞋子以及被褥,以便换下她们和工地上男工们身上穿的那些补丁摞补丁的衣服和发霉的被子。

    有了这些姑娘们制作的衣服鞋子和被褥,新来的员工就可以在清洗完个人卫生后每人领取一套新的衣服和鞋子以及两床还带着太阳味道的被子。

    徐卫所买的那块空地大体上还算方正,东西长一点有一千二三百米,南北稍短,不过也有七百米左右,于是徐卫就先在西面建立了两处职工宿舍。

    由于没有水泥和钢筋,于是整个宿舍区都被建立成一层的建筑,建筑都是设计成农村的那种三间式的瓦房,长度大约十五米,宽度也有五米,前面还配有五米宽的小院以便晒一晒被子和衣服。

    为了方便采光,房子的正面都设有两个大窗户,安装的是上海生产的玻璃,铺位设计的是上下铺,标准配额为一百人,由于分配到波斯的一万人的护卫队前期也要住在这里,所以整个工厂要安排七万多人,需要七百多间这样的房子,大约占去整个厂房四分之一的面积。

    由于机器只比徐卫的行程晚半个月,所以这样的标准宿舍只是存在于纸面上,前期所有的人员都要去建设厂房,所有的砖瓦用料也都是全部供应到建设厂房中去。

    长沙虽然是一座省城,但是大部分人家的房屋话都是用土和稻子杆混合后挑起来的,比较阔气一点也是烧制的青砖和自己晒干的泥砖混用,只有像徐家这样的高门大户才住得起砖瓦房,所以整个长沙只有一座砖窑,生产出来的砖瓦连用砖量比较小的厂房区都满足不了,更不要说建造需要厂房区砖瓦十几倍数量的宿舍区,无奈之下,徐卫还得自己动手建立砖窑,烧制盖房用砖。

    自己制作砖窑还需要一个准备的时间,无奈之下徐卫只得用现有的砖瓦尽量满足工厂的需要,最终在机器运来的时候完成了厂房区一半的建造以及配套的仓库设施。

    对于投奔自己的码头工人,徐卫起初是不知道这件事的,当英国驻华领事拜访徐卫的时候曾经提到过因为徐卫招收工人让码头上少了很多人,耽误了许多工作,这里面就有英国的亚细亚洋行和怡和洋行的货物,这才引起了徐卫的注意。

    从长沙开埠以来,本地的大豪绅大商户都没有太多的关心码头的运作,将码头视为劳心费力又没有多少油水的地方,这可能也是为什么管理码头的都是外来人组成的帮派,但是徐卫却不这样认为。

    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人在全国各地能够取得政权除了依靠新军外,这些管理码头的帮派也是也是居功甚大,他们不仅给革命党运送士兵弹药,而且还出人出力直接参与,正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革命之初拥有十个省都督的同盟会也是败在这些没有组织、没有纪律的帮派分子之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