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四回 请建义仓疏-《妖谋》
第(1/3)页
第四百三十四回
秦英竖起了耳朵仔细地听墙角儿。她预料的不错,这些山匪果然和官府之人有关,大概是共为利益达成暂时的交易。然而她想不通,山匪们到底怎么走私粮米。
正月河东的水患发生之后,陛下便让各个州府郡县,大开义仓赈济灾民了。难道走私的粮米都是从义仓中流出的?若是这样便能梳理线索,解释前不久户部尚书高士廉,道目前的国库预算紧张了。有官员和山匪勾结在一起中饱私囊,国库怎能不赤字亏空?
秦英沉浸在自己的心思里面不能自拔,也就刚好漏过去了一句重要的墙角。
领头儿的山匪冷冷道:“几年前你们大人呈书陛下,申明了在州府郡县当地建立义仓的好处。只怕那个时候,他就有了假公济私的打算吧?”
中年人闻言轻笑了一下,说话的语气却不想面色那般仁厚:“难为江湖人也会晓得《请建义仓疏》的内容。是如何,不是又如何?别忘了我们都有着彼此的把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若是嘴巴不严泄了丝儿风声,谁别想独自摘了干系!”这是赤果的威胁了。
领头儿山匪瞪了中年人一眼,再发不出什么言语了。刚才他做出的那些嘲讽,已经是自己的文采极限。
中年人满意地堵了对方的找茬之言,甩了袖子转身离去,抛下略带喑哑的回声:“从一开始上了贼船,就要保持长期合作。这可是我们白纸黑字的约定。”
……
《请建义仓疏》戴胄,贞观二年所写
水旱凶灾,前圣之所不免,国无九年储畜,礼经之所明诫。今丧乱之後,户口凋残,每岁纳租,未实仓廪,随即出给,才供当年。若有凶灾,将何赈恤?故隋开皇立制,天下之人,节级输粟,名为社仓。终於文皇,得无饥馑。及大业中年,国用不足,并贷社仓之物,以充官费。故至末涂,无以支给。今请自王公以下,爰及众庶,计所垦田稼穑顷亩,至秋熟,准其见在苗以理劝课,尽令出粟。稻麦之乡,亦同此税。各纳所在,为立义仓。若年谷不登,百姓饥馑,当所州县,随便取给。
李承乾和秦英七月回京,陛下便去岐州九成宫避暑,李承乾留京监国。八月陛下归朝,大宴东宫官署,赐帛各有差。李世民召见袁天罡。袁天罡给人看相,后随手便指了一道泉眼,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执杖入地,果然发现了清泉。欧阳大人记写《九成宫醴泉铭》。
监国期间,李承乾和李泰起了第一次明面冲突。不过是因为李泰七夕之夜,想看秦英做舞,李承乾不许。
“他还是个孩子,你较什么真呢?“
“你心里是偏袒着他的。”
“我待君之心,皎皎如明月。”
李承乾闻言冷哼一声,不禁想到去年侯君集挑拨之言,拂袖转身走掉了。两者冷战了好些日子。
长孙皇后不在皇宫,李泰有气没处撒,便去翰林院找狐朋狗友诉苦。有人道太子殿下待秦英非同一般,由此可见他们俩是断袖了,只要太子尝到了别人的滋味,便腻了秦英。不如设法将姿色不错的***送到太子榻上去。若是他接受了就证明两者关系有机可乘,若是不接受还能恶心太子一把。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