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顾见舟觉得,他既不能像五弟一样上战场保家卫国,也不能像父母官一样做青天大老爷为百姓做主。能去赈灾救人,是他目前能做的最大的事。 只是当时时间紧急,来不及回来再和陆锦瑶商量,他就自己做主了。 那日顾见舟想过,要外放,做一个好官,给陆锦瑶挣个诰命回来。 这是好不容易得到的机会。 可……阿瑶才有孕,还不到三个月,他不该走的。 顾见舟一脸内疚,锅开了都没反应。 陆锦瑶往他碗里夹了一筷子羊肉,道:“可说了何时走,你头一回儿出远门,东西得备齐了。同行的还有哪些官员,若是有相识相熟的可以互相照看着。” 倘若有平阳侯府永宁侯府的远亲,那一路同行还方便些。 顾见舟急道::“阿瑶,我是说我要去滇南赈灾。” 陆锦瑶道:“我知道,刚才不就说了,所以我才问你何时出发。” 顾见舟扭过头,那一瞬间的愧疚和被理解冲上头脑,他道:“圣上已经派人去建窑炉了,一定得用面包窑,做烧饼的窑也行。窑炉建好,先做出一部分压缩饼干再出发。” 至于做多少,顾见舟也不知道,只能自己估摸个数。 朝廷拨下的赈灾银五十万两,命滇省各地开粮仓赈灾。这些银子不会全用了,大约拿出三分之一,从各地收购红薯芋头蔬菜。 按往年的例子,全是买米面粮食,每户再发放赈灾银。 今年有所不同。 收购是极快的,不消两日就能把这些收购齐全,再运往滇南。 两日后,顾见舟会随赈灾大臣一同前往滇南。 陆锦瑶点点头,“两日足够了,给你带些药材、干粮、换洗衣物就行了。” 顾见舟点了点头,大约是因为陆锦瑶表现太过自然,他心里反而更不好受了。他给陆锦瑶夹了肉,“你多吃点牛肉。” 这顿饭味道极好,若是没说这事儿,顾见舟肯定吃不下去。但啥话都说出来,心里松快,自然把剩下的全吃了。 微酸的口味,肉泡在里面酸香可口,不带一点辣味吃起来也不热,把桌上的菜吃干净下把手切面,这一顿才齐活。 陆锦瑶一直笑着,吃过饭便去给顾见舟收拾东西了。 顾见舟看不下书,就去跟着陆锦瑶。 原本她一直背对着顾见舟收拾,顾见舟看不上她的表情,等走过去一看,才发现陆锦瑶眼中有泪光。 她把顾见舟推开,“我没事。” 顾见舟拉住陆锦瑶的手,“我会早些回来。” 次日一早,整个永宁侯府都知道顾见舟要去滇南赈灾了。 上回给顾见山准备了干粮,这回要给顾见舟准备。 姜棠以为陆锦瑶会亲历亲为,但奈何陆锦瑶什么菜都不会做,就在屋里给顾见舟缝了两身衣裳。 给顾见舟带的干粮和顾见山的一般无二。 只不过因为他是去赈灾的,带的干粮并不多,而是以药品居多。 姜棠记得古代水患之后会发瘟疫,进正屋送东西时多说了两句,“可以再带些药酒、醋、石灰粉,奴婢以前家中有鸡鸭死去,怕别的鸡鸭染上病症,就用石灰粉水把鸡圈熏一遍。” 这个陆锦瑶还真不清楚,她点了点头,“那让怀兮去打两壶烈酒,两包石灰粉。干粮再少带些。” 去赈灾不可能单独给顾见舟一辆马车,东西不能多带。 姜棠:“奴婢出去就告诉怀兮姐姐。” 陆锦瑶:“圣上的意思是试试饼干好不好用,我觉得过不了几天,便能把方子用上。” 至于军粮从哪儿买从哪儿运,是做好了送过去还是把粮饷送过去再做,陆锦瑶就不清楚了。 那中间的这些时日,唯有等了。 五月二十一这日天还没亮,顾见舟就背着行李去城门口了。 陆锦瑶是舍不得,但过了两日,这份不舍就淡了。 她要忙铺子的事,要准备新口味的点心,哪儿有那么多时间儿女情长。铺子满打满算开了二十日,净利润二百二十一两银子,想要回本还得等些时日。 铺子里的点心以芋泥糕、抹茶口味的蛋糕千层卖的最多,剩下的点心第二日以半价再卖。各种点心做出来切剩下的边角料最便宜,但可遇不可求,这个得抢。 陆锦瑶今儿带了怀兮和姜棠出来,她一向从后门进,经过前头那条街的时候看见燕国公府的马车停在了铺子门口。 陆锦瑶恍然一愣。 自从春日宴过后,同燕国公就再没联系过,唯一的交情便是燕国公府给姜棠送了药材,她回了两匣子点心做回礼。 燕国公夫人并未登门感谢救了她女儿的人。 后来在庄子遇见安阳郡主,也就是搭把手帮个忙。 陆锦瑶把车帘放下,吩咐前头车夫,“从后门绕。” 进了后院,陆锦瑶没往前头铺子去,怀兮和姜棠去前头帮忙了。 和开业那几日不一样,这会儿客人多,穿什么衣服的都有。 怀兮帮忙捡蛋糕,姜棠负责结账收银子。 两个漂亮丫鬟在这儿卖东西,来这边排的人都多了。 算了几个人,姜棠面前出现了一个小姑娘,十四五岁大,眼睛亮晶晶的,“姐姐,你还记不记得我!”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