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常墓 第一百零二章:石牛水洞-《无常花》
第(2/3)页
也不知走了多久,渐渐地那干燥泥土和周围焦枯的野草树木景象都越来越少见,再行一程,竟然已经失去了红姑的踪迹。但见满山遍野的长草和树木,被风吹得沙沙作响,看上去并没有任何特别之处。
阿蕊道:“白大哥,怎么红姑的行踪不见了,那怎生去找?”
白无颜也暗暗心焦,但却彷徨无计。远眺那穿山绕岭的忘川河水,说道:“不如我们沿着忘川河岸走,红姑必定不会离河水太远,她最终还是会去那忘川河的源头,看看冥水因何倒流。”
阿蕊点了点头,于是两人转而向延伸于山涧的忘川河水岸赶去。
又赶了半天的路,沿着忘川河水向山上攀登,只见那河水不断往山上倒流而去,趋势虽然缓慢,但是却看上去十分奇怪,河水源头形成的山涧原本不深,此刻却足足涨起了三丈高的水位,河水淹没了两岸原本的树林和草丛。
山麓上原有的一些零散鬼民住户,被那河水一淹,已经无法居住,纷纷拖着行李包裹逃了出来,迁往山岭别处。
不久,前方出现一座高峰耸立在面前,山峰半山腰有一片白色的山崖,在苍绿的山野里十分醒目,这就是当地鬼民称作白岩湾的地方。
援木攀行,走至半壁,有一个藤木掩映的石洞,高不过四五米,方圆十米左右,不知其深浅。洞前有一个坪坛,为鬼斧神工所砌,有点像是上古鬼民祭祀活动的遗迹。
洞口还有一块钟乳石,形状像牛,长满绿苔,俗称“石牛”。石牛的背部和臀部有八个形如蝌蚪、貌似天书的大字,不知是因为自远古以来自然的风化,还是忘川河水渍的漫漶,字迹已残缺不全。这块石头人们叫它《禹碑》,据传此字为大禹手迹,有人说八字为“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又有人说是“嶓冢导漾,朝宗于海”,未有定论。
山洞里从石牛下流出的一股涓涓细流,远伸成溪,便是传世已久的忘川河水。
不过此时,那股溪流已经涨成了一条小河,河水从山下流上来,倒灌进入石牛身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