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衙役左看看,右看看,这才靠近栅栏,低声神秘兮兮的说道。 “我早上上茅厕,偶然偷听到,县令好像去了西山,咳咳,这个我不会承认……走了……” “啊!别,别走啊,快去找他,西山西山……” “西山如何?” 衙役一下停住脚步,转过身来,口气轻松像是随口一问,你爱说不说。 他可不是原来的衙役,是刘备不放心这里,把自己人按插进来的。 说起来,衙役属于官府,是地方官员自行招募,维持本地治安的人员。 捕头一级的要在州郡挂名,有州郡发粮饷。 下面的人都算黑户,是地方自己出钱,不像军队属于朝廷直接拨款,算作地方护卫力量。 所以,新官上任,都会任用一些自己的手下,做各种官吏、衙役,属于不成文的规则。 李不归是王越派来的,自然不会掉以轻心,所以他遵照命令,赶到了怀县,就被刘备派来看管李不归。 自然是自己人,什么时候说什么,刘备也早有交代,更是知道刘备的一些行踪,这可不是上茅厕听来的。 是啊,哪来这么多上个茅厕就听了个惊天动地的大事的运气,不过是信口找个借口罢了。 此刻,他听出李不归话里有话,一下子站定,稳住心绪毫不在意的问道,那意思,下一句没意思,老子就走了,你啊,就蹲在这里继续受苦,看着办。 李不归自从上次见到了刘备,拒绝了刘备的招揽,就被晾在了一边。 除了每天继续的酷刑,喂自己一些食物,不让自己死去的这个衙役,再也没见过其他人,更别说刘备了。 按照刘备的想法,要不是我还顾虑一些事,早把你剁吧剁吧喂狗了,还能留着你一条狗命就不错了,来看你做啥,瞎耽误功夫吗。 一个人时时刻刻饱受看似不激烈,却难以忍受的酷刑,早就身心疲惫不堪,要不是怕死的不明不白,可能早就自杀了。 另一方面身处昏暗无比的密室之中,压抑、沉闷的情绪像一座大山,压在头上,随着时间流逝,这份压抑越来越难以忍受,就快要把人逼疯了。 再一方面,上刑之际,两个人也有短暂的交流,也算相识一场,各为其主,倒也不会记恨,信口扯闲谝。 话说得多了一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当事者迷旁观者清,往往一句话,从不同的人嘴里说出来,理解就会不同。 李不归就是这种样子,身体受苦思绪翻飞,多日下来越想越觉得,自己可能是被老师王越利用了,利用了自己善良的本性,还有对玎珰姑娘的仰慕之情…… 为啥会有这种想法,就与李不归的出身,在王越哪里的处境有些关系,与本书无关,不再细述。 李不归是痴傻了一点,就像前面偷袭刘备一样,耿直的让人……落泪。 但却不是傻子,你见过几个傻子能把武学堆上去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