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张大人六十岁的时候,就已经致仕了,不知道这会怎么又出现来求见。 “让他来吧。”太子思忖了片刻,开口道。 好歹是曾经教过他的老师,就这么不见,传出去,对他的名声也不太好。 张大人很快就来了,他如今已经有七十岁,头发全部白了,腰背也驼了,太子连忙起身迎接,“老师,您怎么来了,有什么事,您说一声,我去见您才是。” 张大人在椅子上坐下,喘了口气,“老臣真是没用了,哪儿敢麻烦太子殿下啊。” 太子笑笑,开门见山,“您今日来见我,不知道是为了何事?” “殿下,听说您即将要登基了,老臣先在此恭贺。”张大人拱了拱手。 “您不必客气。”太子漫不经心的抿了口茶,心里却知道,这老东西肯定不会是因为这个过来的,且听听他有什么话要说吧。 果然,张大人进入正题了,“殿下,如今先皇刚走,事物烦乱,您正该给天下人看到一个勤政为民,且为父亲离世哀痛不已的形象,怎么竟然刚好反过来了?” 太子一惊,手中的茶水洒出了些许,“老师,您在说什么,本太子一直勤勤恳恳,从未有丝毫懈怠,不知道老师这话从何而来。” 张大人盯着太子看了许久,看对方的样子不似作假,才悠悠的叹了口气,“老臣听说,钦天监选定了日子,要给您的登基大典大办一场,可是如此?” 太子听出他语气里的不赞同之意,不悦的皱了皱眉,“自来新帝登基都是如此,本太子只是遵循祖制,再者,礼部的准备工作,本太子从未插手。” “不是,殿下,老臣不是这个意思。” 太子快被这个老东西烦死了,脸上早已没有了笑容,“老师是来反对我登基的?” 张大人自来知道,这位太子外表与秉性看着很不一样,但到底是自己教出来的学生,他觉得,还是有必要提醒一下,“殿下,您想啊,你刚登基,正是百废待兴的好时机,这个时候,适宜大肆铺张登基吗?您让百姓和群臣如作想?” 太子蹙着眉头,似是觉得张大人说的有道理。 “您再想,如果您这一次低调登基,多为百姓做事,那民心就都在您这边了,百姓又有什么理由不拥护您呢?” 一番分析下来,太子紧皱的眉头已然松开,脸上也出现了笑容,他朝着张大人作了个揖,恭敬地道,“多谢老师的提醒,是本太子疏忽了。” 张大人摸着胡须,眼中流露出了一抹欣慰,“殿下是聪明之人,之所以如此,不过是一时半刻没想到而已,老臣老了,这大概是最后一次见到殿下了,日后,就不再来烦扰殿下了。” 太子随口问道,“老师要去哪里?” “还乡,老臣出来的时间也长了,该回去了。” 太子便赏赐了张大人不少东西,特意将自己的马车赐给他,只为了能让他坐的舒服一些。张大人一路感慨,那神情,也说不上来是什么意味。 第二日,张大人便果然带着家眷离开了京城。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