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续集?-《从主播到影帝》


    第(2/3)页

    直接去东北林业大学或者相关的农业大学走一趟,自然有人慕名而来。

    有了技术人员,施工资金也就不成问题。

    彭辉为了能够普及大棚技术,提供了三种模式。

    一种是普通大棚,多用于产量少,耕地少的散户,大多为十亩地以下的。

    一种是温室大棚,多用于产量一般,耕地不多的农民,大概为十亩到一百亩之间的。

    最后一种,也就是智能大棚。

    针对的是一百亩以上的农民。

    大棚嘛,东宁这边还是知道的。

    不过前期买的最多的,就只是前两种。

    反倒是最后一种无人问津。

    倒不是信不过,而是因为这种大棚需要一定的操作技术,很多人劳动力有限,又不想雇人,难免保持观望态度。

    彭辉也不去管,直接给自家的三十万亩地全都弄上了智能大棚。

    这种智能大棚操作简单,不需要农民还要每天辛苦的去进行掀起隔膜和盖上隔膜,只需要一个按键,就可以做到更换和覆盖。

    造价真的不贵,一平米的智能大棚造价才只有100。

    属于半卖半送的情况。

    在风口,大多采用的抗风性能好的材质,造价会提高一些,但不会超过一百五。

    而在平原地带,造价也不会太离谱。

    如此经济实惠,并且品质有保障的东西,迅速在东宁火热了起来。

    这种东西的建造时间很短。

    五千平米的智能大棚,只需要两周。

    这还是初期建筑队不习惯的情况。

    等到熟练了之后,建造同样规模的大棚,只需要一周,甚至更短。

    当然,材质不同,售价当然也不同。

    但总体而言,比直接网购有安全保证,并且还便宜。

    老百姓可不认你什么牌子不牌子的。

    只要你价钱便宜,经济实惠,就绝对会有人去尝试的。

    更何况有了大棚之后,别的不说,前些天刚刚下完一次雨。

    结果降水量太大,导致许多地都被淹了。

    这其实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这两年气候一直不好,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往年这种事情多了去了,也没什么人抱怨。

    但是今年呢?

    今年有一部分人早早的建立了大棚!

    那些非彭辉造的大棚也就罢了,毕竟这些都是塑料大棚,防水能力比较低,有的质量不过关,本身也被淹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