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事后总结-《我在古代建工业》
            
            
            
                
    第(1/3)页
    王由桢听到父亲语气里罕见带上了豪情万丈,又听到毛概学社这四个字,心跳不免加快了几分。
    心里激动。
    对于毛概学社这四个字,产生了极大的期待。
    期待还只是一点点小火星,甚至是随时可能熄灭的新思想。
    把大明染成红色。
    在毛概学社四个字的刺激下,王昌沐王由桢父子二人暂时的分开了。
    王昌沐赶着去海盐村,开展新思想的传播。
    王由桢则是走回了自己的工业学堂,去自己的那间屋子里。
    对这一段时间的收获进行一个总结,以及对下一步要做的事情进行规划。
    王由桢回到工业学堂的屋子里,坐在纸糊窗户口的八仙桌旁边,开始研磨。
    研好墨以后,提起毛笔开始在桑皮纸上总结这一段时间来的收获。
    第一,工业方面。
    焦勖在加装了低碳钢和燧石以后,改造出了更为先进的第二代燧发枪。
    完成了一次对于火绳枪的产业升级,威力也是亲眼见到了,简直就是一支支霰弹枪。
    这一次又从粪段的家里缴获了二十来支火绳枪,去掉一部分可能炸膛的老旧火枪,大概还能改造出十支燧发枪。
    这么一来,就拥有二十支燧发枪了,提高了还是火种的工业阶级活下去的几率。
    第二,军事方面。
    用后世的各种步兵操典,操练了十名乡勇,成果也是十分的喜人。
    从夜袭粪段的宅子开始,乡勇们的表现就十分的出色,尤其是在库房门口释放燧发枪。
    王由桢亲身经历了那一个危险的时刻,亲眼见到了乡勇的训练有素,对于军事方面的成果极其的满意。
    经过这一次扳倒粪段以后,再次招收了十名乡勇,把乡勇的数目扩大到了二十人。
    同样是提高了工业火苗活下去的几率,增强了对于自身的保护。
    接下来就是要对这些乡勇严苛操练了,再加上肉食的营养补给,想必用不了多长时间又能成为训练有素的近代化军队。
    第三,经济方面。
    王由桢现在还没成立各种各样大规模的工厂,经济方面能够总结得十分有限。
    只有水力纺纱厂的银利,以及从粪段家里缴获的金银细软。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