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那书院的院长,更是曾经的亚元,那是有大学问的人,即便是府城的知府大人都是未必有那位院长有学问,更不用说那些私塾里面的先生了。 但是,回到了老家以后,怕是连私塾都请不起了。 毕竟在文理书院上学是不要银子的,但是请私塾,又是一笔销。 若是找不到活计,每一笔销都是要节省的。 吴氏叹了口气,想要开口安慰安慰儿子,但是却又不知道该从何说起,因而只是叹息。 这个时候,门外忽然响起了一阵敲门声。 咚咚咚! “是我。” 传来的是姜三的声音,与以往似乎有所不同。 吴氏起身去给他开门。 “夫君回来了。” 她已经是改口了,不再称呼老爷,而是按照以前称呼夫君。 “东西都已经收拾的差不多了,饭菜也已经做好了,还是先吃饭吧,有什么事情,吃完饭以后再说。” 吴氏生怕自己的夫君想不开,因而并没有提到离开的字眼。 姜三听了以后,想了想,点头道:“好。” “爹。” 姜三的儿子放下手里的炭笔,转头扑向姜三。 姜三将他抱起,问道:“今天在学堂表现的怎么样?先生有没有夸奖你?” 儿子重重地点了点头,道:“先生今天说我是天生读书的呢!” “我家儿子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当然是读书的料子!读书好啊!以后参加科举,说不定能混个知府做做,到时候你爹我就是知府的爹了!” 姜三打趣道。 两人一同欢快的笑出了声。 吴氏在旁边见到这一幕,微微一怔.这怎么看也不像是不高兴的模样啊? 莫非 她心里面已经有了一些猜测,开口问道:“夫君今天在外面找到活计了?” 姜三看向她,也没有卖关子,点点头:“找到了,修建新城需要工人,每个月二两银子,包吃包住,我已经登记过了,明天就开始.” 吴氏听见这话,先是一怔,随即面露犹豫,道:“每个月二两银子在老家很多了,但是在京都府租金都要六两银子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