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一章 无名小卒-《大魏春》
            
            
            
                
    第(1/3)页
    南有祁边,北有合黎,河西走廊正处于两山之前,气候相对温热,日照也极为充足。是以大碛已连下了数场雪,但镇夷却温暖似春。
    别院的北墙下修着一座草亭,若是酷夏,自然为避暑所用。到了冬日再拆掉亭盖,却又成了小憩之所。
    刚用过午食,难得有了片刻的缓息之机,李承志令李聪热门来一把躺椅,在亭下晒起了太阳。
    日头很大,照在身上暖哄哄的,不由就有了些困意。李承志正欲小睡一阵,但眼都还未闭利索,李聪快步跑进别院,立在他身边秉道:“郎君,大碛急报!”
    大碛,李丰?
    李承志睡意尽去,一骨碌翻起了身,接过了信封。
    匆匆一扫,他脸上尽是古怪之色。
    好家伙,李丰就只一万兵,却将足足拥兵近十万的罗鉴拖在大碛,如今是进不敢进,退不敢退?
    这怂货怎么突然就跟吃了大力丸一样,浑身是胆了?
    连李丰都有如此气魄,何况李亮?
    李承志稍一沉吟:“取纸墨来,我予李亮手书一封,你遣人即刻送去!”
    “诺!”李聪恭身应着,刚欲迈步,又想到了什么,低声道:“仆入院前,曾遇在门外偶怀仁公,似是欲见郎见,又颇为踌躇?”
    李承志暗叹一声:大伯定是被崔光缠的没招了。
    见是肯定不能见的,但也不是没办法打发。
    “这事你亲自去,待明日天亮,就将崔尚书并外舅一道送至李松营中,然后交待阿松,如此,这般……”
    ……
    整军五日,李亮挂帅出兵之际,李承志又接到了李丰的急报。大意便是:仆可坚守比干城,且有把握将罗鉴的五成兵力拖在此处三五月,甚至是半载。剩下的一半,就交给郎君了……
    李承志吃惊之余,稍一权衡,又命李聪给李亮带了一句话: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
    这一段出自《孙子·军争》,李亮自然是读过的,也知其含义,但他却不知郎君是何用意。
    此次之战,到底是要让他疾如风,还是徐如林,或是迅如火,或是稳如山?
    心中难以断定,但大军已然出动,主帅不能擅离。李亮亲自去问已然是来不及,他便托李聪又跑了一趟。
    不消半日,快马加鞭的李聪又带来了一封李承志的亲笔手书,就四个字:悬权而动!
    大意就是要他视实情而权衡利弊,相机行事?
    但李亮深知李承志之秉性,一眼就看懂了这前后二十八个字的意思:老子不管你怎么打,胜了就行……
    读懂了李承志的隐意,李亮只觉压力山大。
    所以他当即就更改了原定“可出轻骑,一骑三马,携小炮先行,一日三百里,七八日便至大碛”的行军策略,而是三军并进,近两万大军如一座堡垒,往大碛移进。
    每日也不多走,天亮便进,天暗则驻,快时也才一百五十里,若慢时,还不足百里。
    若是不知其秉性,更不知李丰与他亲厚,张信义险些以为李亮要趁机害死李丰。
    权衡之下,他问李亮为何如此,李亮回道:郎君的本意,原是接回李丰,再将罗鉴阻于居延湖之东。
    但不知一惯谨慎小心的李丰是不是喝了假酒,明明有机会撤回西海,却突然就如吃了熊心豹子胆,以一万兵力,硬捍罗鉴的八万大军。
    郎君一看,连一向最怂,所携火器就只有火箭并为数不多的地雷的李丰竟都有如此魄力,敢豪言拖住罗鉴的近半大军,那尽起西海战力最强的旧部之七成,且有三千炮营并一千虎蹲炮助战的李亮呢?
    李亮乃李承志第一心腹,兵部第一副主事,隐约已有西海众将之首之像,怎么也不能让被弱了他好几筹的李丰比下去吧?
    至少该如李丰一般当机立断,雷厉风行,不使良机稍纵。所以才有“风林火山”的那六句话,并之后的“悬权而动”!
    李承志这是怕李亮还未意识到火炮这样的利器,对这个时代的影响,更怕他沉稳有余,进取不足,从而错失良机……
    张信义瞪大了眼睛:“李丰将军竟有如此魄力?”
    李丰率谍部撤出六镇,回返西海升任卫帅,李承志便迁张信义任他副将,而后又一同出兵大碛。相处近半载,张信义对其秉性也算是知其一二。
    一是李丰不大识字,二是比起李亮、李松、皇甫让等,李丰才能稍有不如,三是首次任卫将,再者也可能是做谍报首领的时日太久,李丰行事如履薄冰,战战兢兢,有些过于谨慎。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