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三九章 柔然退兵,高肇归京-《大魏春》
            
            
            
                
    第(1/3)页
    现在李承志受的委屈越多,同情他的人就越多。
    真到有一日揭杆而起,行大逆不道之举之时,理解他的人也就越多。
    民心大义这个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却真实存在,而且相当重要。
    所以,他怎可能这么早就向高英低头?
    老子委屈还没受够呢,还有好几首像“看庭前花开花落”的诗没写呢……
    李承志往下一拜,态度不可谓不恭顺:“还请太后恕罪,委实是臣心灰意懒,无意予朝堂,更元意予地州,只愿做一闲云野鹤,乡野村夫!”
    感情半日苦口婆心,讲给石头听了?
    高英只觉一股怒气窜到了头顶:“你以为孤真不敢除爵,还是以为孤不敢收回铁契,不敢悔婚?”
    知道你敢,但又如何?
    我巴不得如此!
    “臣予关中说过,也予北镇说过,归京后也说后,而如今,依旧如此认为:雷霆雨露,俱是君恩!故而朝廷但有钧旨,无论是除爵还是收回铁契, 臣绝无怨言!”
    李承志微微一笑, “至于悔婚?恕臣无礼,到那时,哭的绝对不会是微臣!”
    他今日主动入宫觐见高英的目的也在于此,就是想让这个女人明白:高文君姓高, 而非姓李。你若真要害死她, 我有什么办法?
    高英何止是恼怒,感觉头都要气炸了。
    她眼中似是喷着火, 怒瞪着高文君, 好似在说:你但凡有点心计,此时就该给孤往死里哭。
    可恨的是, 高文君不但不见伤心, 反而满脸笑容,痴痴的盯着李承志,就差说一句“郎君知我!”
    以高文君的秉性何止是哭,前脚悔了婚约, 怕是后脚她就悬梁了……
    故而高英也就是心中想想, 是万万不会做的。
    但李承志心如明镜, 却依旧拿这样的话来挤兑他……
    “好……好好……”
    高英的脸像是青了一般, 双瓣嘴唇直打哆嗦, “记住你今日所说之言, 孤等着你来求我的那一日!”
    李承志也不辩解, “即如此, 臣就先告退了!”
    做了个揖, 也不待高英允准,他就施施然的往外走。高文君急呼了一声郎君, 腿都迈了出去,忽觉不妥。匆匆朝高英一福, 复又追了出去。
    高英的两排错的咯吱直响,恨不得一声令下, 将李承志乱刀分尸的心都有。
    好似一腔热血,泼在了冰滩上……
    她想不通, 李承志凭什么有恃无恐?
    当真他不可或缺, 无他李承志,是孤这个太后当不成了,还是这元氏天下坐不稳了?
    孤疑之际,她也曾予私下问过元英与元澄。
    这二者皆老于事故, 能洞察人心,是以论断应极有道理。
    二人均称, 李承志只是少年秉性, 心高气傲,受不得半点委屈。又因大胜,风头一时无两,是以血气更甚。就如初生牛犊,不知人间险恶,行事只凭喜好,荤素不忌。
    但正因如此, 其必然心浮气燥, 待冷落些时日,稍稍示以恩惠, 必会回心转意。
    元英更是断定,如今的李氏已然举族迁往京城,若真要将他降爵, 莫说世家门阀,李氏连豪强不算,只能沦为庶族,寒民。故而李承志绝无传言那般风轻云淡,视权柄为粪土。
    但今日她礼贤下士,主动示好,李承志却依旧元动于衷,又是何道理?
    心是恼恨不已,却又百思不得其解。不知不觉间,高英又怀疑起元英与元澄的用心来:莫不是因孤与他有私情之故,不愿李承志重列朝堂?
    那李承志呢,真就能超凡脱欲, 无欲无求?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