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三一章 得偿所愿-《大魏春》
            
            
            
                
    第(1/3)页
    柔然的前军,应是已过西海了吧?
    想必胡帅已遣先锋探过,证实确如丑奴收到的那封密信中所言:西海遗部已布下雷阵,以逸待劳……
    吓自然是吓不退的,但至少可免了丑奴的后顾之忧:西海是西海,元魏是元魏,两者绝非同气连根。
    换种说法:那怕元魏乱成了一锅粥,只要不犯西海,那强的诡异的河西遗部就不会多管闲事……
    李承志神思悠望,呆呆的盯着顶上的雕梁,听元怿一声低叹,才似如梦初醒。
    “罗鉴呢,我至沃野已有半月,他为何一直避而不见?”
    明知你要夺他兵权,罗鉴傻了才会见你?
    元怿端起酒盏呷了一口,又悠悠一叹:“莫要置气了,你早些回京,也好让朝廷将诸般赏赐落到实处。若空悬日久,难免会让李韶等人暗生怨气……”
    “哈哈……朝廷视我如反贼,更是不惜与我兵戎相见,竟还有赏赐?”
    李承志疯狂的笑着,“殿下,你莫不是在做梦?”
    要是真视你如反贼,我早将你或囚或杀,何需这般迁就?
    元怿心中腹诽,又温声劝道:“朝中诸公疑你年轻气盛,从而轻敌大意,才致最终弄巧成拙。虽有诸般不妥, 但事出有因, 你又何必耿耿于怀?
    再者,你我身为臣子,自当知为臣之责,便是有些许委屈, 也该安之若命, 奉令惟谨。纵有不甘,也该受旨回京后再诉冤也不迟, 而非如你这般抗命不遵……”
    李承志呵呵一声:“至如今, 我连朝中的半份钧旨都未得见,你安敢诬我抗旨不遵?”
    元怿微微一愣, 又横了他一眼。
    你跑的比兔子还快, 且虚虚实实,实实虚虚,前日还在泾州,昨日又跑到了高平。又过了一日, 旗号竟又回了陈仓?
    试问予你下旨的中官便是插上翅膀, 也要确定你真人到底去了何处, 才能将圣旨交予你手啊……
    不过还好, 至沃野后李承志便再未隐匿形迹, 且自己已八百里加急报往京中。算算时日, 至多一两日朝廷的特使也该到了。
    待见了圣旨, 看你又会如何狡辫?
    稍一沉吟, 元怿又语重心长的劝道:“由陈仓北下至今, 已然一月有余。便是当初怒火冲天,想必如今也该去了大半。故而你也该能猜到:明知你义贲填膺, 心有不平,朝廷已怎会再遣你领军?”
    意思是他等下去也是枉然, 也更令朝廷难做:毕竟李承志屡立奇功,且朝廷有过在先, 总不能真将他绑了问罪吧?
    再者李承志又跑的太快,宣旨官追都追不上他, 朝廷想办他个抗旨不遵都没理由。
    但彻底恶了元英等人是必然的, 待日后李承志回到京中,相互间定是少不了一番攻讦。
    身为辅臣之一,更为皇帝事实上的生父,元怿实是不愿朝中内耗, 所以才这般苦口婆心。
    但李承志已然骑虎难下,便是问罪的钧旨也要等到一份之后才能回京。不然就会有人怀疑他孤往北镇的意图……
    所以即便元怿说出花来, 李承志也不会松口:“这只是你猜忖之言,而以我平定关中之功,力退南朝、吐谷浑之绩,太后与陛下,并朝中诸公当知我擅战,朝廷不遣我领军,还能遣何人?”
    这是功大不大,擅不擅战的问题么?
    就如选马,野马虽徤,便是可日行千里、夜行八百,也无人愿乘的道理一般。
    看着李承志桀骜不驯的模样,元怿好不无奈:“若事于愿违,你又该如何?”
    “若真如此,便是有负先帝,若至九泉之下,我有何面目见他……”
    李承志“哈哈”一声, 突然将酒碗往地上一掼,又用手指着天,“若如此,我奉旨回京又何妨?但日后便是斧钺加身,我李承志也再不会为朝廷领军。若违此誓,九世不得好死……”
    “你疯了,还是醉了?”
    刚斥了半句,元怿忽的一愣。
    李承志面上尽是狰狞之色,双目腥红,热泪就如泉涌,滚滚而落。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