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三四章 绑-《大魏春》
            
            
            
                
    第(1/3)页
    舍外天色渐暗,堂内灯火通明。
    房中鸦雀无声,只有笔尖落在帛绢上的“沙沙”声。
    李承志写的极快,不多时便写就了前两封。一封送高猛,一封送李韶。
    李韶为左都督,自是李承志属将无疑。又因持有天子旌节,可都督“雍、岐、泾、夏”四周军事,故而高猛也要受他节制。
    所以这两封措词很简单,只是稍阐时因,多为军令。
    但写给罗鉴的这一封就不能这么敷衍了。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六镇再乱,也轮不到李承志插手。他此行与跑到别人家中找麻烦、耍流氓的闲汉没什么区别……
    杨钧已经恢复了些镇定,越想越觉的畏难。
    他倒不是怕了罗鉴,而是担心办不好此差,更怕弄巧成拙。
    李承志的语气倒很轻松:“莫慌……我就不信,他能置元怿而见死不救?”
    其余不论,元怿可是幼帝生父。幼帝虽已承嗣予元恪,但已至记事之龄。只要元怿不死,他就一直会视为最为亲近之人。
    身为舅族的罗氏,自然会水涨船高……
    也是基于这一点,李承志才坚信即便五镇全反了,罗鉴的怀朔镇也不会反……
    写了足有上百言。李承志审视了一遍,见用词妥帖、无有遗漏,才吹干了墨迹,置于帛袋,外层用皮囊封住,又盖予火漆,交到了杨钧手里。
    “因迫在眉睫,不敢稍有耽搁,故而要劳季孙兄连夜上路。也不管罗鉴是信与不信,还是出不出兵,皆请季孙兄尽快知会予我,我也好早做决断……
    路虽不远,只三百余里,但大雪封天,无星无月,故弟已令刘韩差了最为老练的驿卒带路,当无失期之虞……”
    怎可能失期?
    自高阙关(今内蒙古狼山山口,又称受降城,是北魏与柔然边界)至御夷镇(北镇之一,在怀荒镇以东,在今河北赤城)均有边墙(长城)。
    且大河(黄河)贯穿六镇,雪再大也封不住这两处。不管顺着那一处走,摸也能摸到怀朔镇。
    杨钧接过了信封,又万分凝重的叮嘱道:“你也要保重!”
    “放心……只要大军不至,我定是不会抛头露面的……”
    杨钧也只当他说的是真话,再无多言,将信贴身藏好,郑重的抱了抱拳,便出了客舍。
    元谳与元琰早已启程,杨钧一走,舍内就只余李承志与李亮。
    李承志盯着烛火,陷入了沉思。
    事关元怿生死,罗鉴绝不会等闲视之,十之八九会出兵。就是兵多兵少的问题。
    退一步而言,只要布置得当,先一步发难,估计罗鉴还未到,问题就已经解决了。
    源奂与陆延也罢,罗鉴也罢,哪一个能想到,与沃野一河之隔,不足百里的五原县,竟藏着两千铁骑?
    当然,这是最坏的打算。
    事到如今,李承志依旧期望,是不是哪里弄错了,更甚至是误会了……
    沉默良久,他才轻声问道:“李丰与皇甫让来了没有?”
    “已在偏舍候了近半个时辰!”
    “请进来吧!”
    “是!”
    少时,李亮便去而复返,带着两个人入了客舍。
    一个身材中等,浓眉大眼。另一个虎背熊腰,足高七尺,就似一座铁塔。
    “郎……郎君?”李丰试探着问了一句。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