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九章 接着奏乐接着舞-《大魏春》
            
            
            
                
    第(1/3)页
    李承志硬着头皮辩道:“微臣再是胆大,又怎敢隐讽陛下与殿中诸公?再者,自陛下令臣作诗至诗成,不过三两息,臣再是奇才,也不可能将如此多的隐意藏于诗中……实是陛下误会微臣了……”
    他眼珠一转,又解释道:“那两句只是微臣自嘲:所居之处过于荒凉,就如野人家一般。又叹今日天不作美,竟是说风就起风,说雨就来雨……”
    这次轮到殿中诸臣懵了。
    就凭李承志辩的这么快,辩的滴水不漏,就可见才思之敏捷?
    再一深想,这首诗,还真就有可能他临时作出,用来抱怨皇帝的……
    皇帝呆呆的看着他,好一阵才咬牙道:“你个逆臣,好一张利嘴?”
    顿了两息,元恪又狞笑道,“好,朕宽宏大量,就当你是无心之失……继续作来,朕倒要看看,你李承志的诗才到底有多高?”
    李承志额头隐隐生汗,忍不住想抹一把。
    嘴一秃噜就念了出来,竟小看了皇帝?
    怕倒不至于,只因李承志也号到了些皇帝的脉络:好似正因为他桀骜不驯,元恪才对他青睐有加。
    当然,前提是得真有才……所以,该出手时就出手,有人前显圣的机会,就尽量不要错过……
    李承志暗呼一口气,细细一思索。
    七夕诗词不少,也就比中秋的少一些,且不乏大家名作。但他也不是超脑,须得触点景生点情,才好激发记忆。
    李承志凝目四顾,只见殿中金璧银烛,好不畅亮。雕梁画屏,流光四溢。
    已是深夜时分,且下了一整天的雨,早不复往日酷热,反倒多了些秋日特有的清凉。
    因要赏星,故而门窗皆开,便有萤虫循光飞来,直往烛焰上扑。则有穿着轻纱的宫女执着团扇,不停的挥扑。
    再往外看,月光如水,似银芒泻地。雨后的夜空分外澄亮,只见繁星点点,此伏彼明。
    李承志心念微动,朗声吟道:“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不作长短诗,改作七绝了?
    恍然间,崔光竟有些失神。
    羊深与李神俊(两人的弟子)各来书信,谈及李承志于泾州端午诗兴大发,才惊四座之事时,他与刘芳还玩笑过,说是若有幸,定要见识见识这等奇才。
    心中未必没怀疑过是否因羊、李二人技不如人,故而将李承志过度夸大了几分。
    之后也一直未遇到合适的良机,不曾验证,不想今日却见识到了?
    他与刘芳皆研《毛诗》(收录、注释、辑解《诗经》的版本之一),若论传承,不比李承志祖传的《韩诗》(诗经版本之一)。
    若论领悟,不敢说一定能比守李承志,但岁数放在这里,当他祖父都绰绰有余,应是差不到那里去。
    若说积累,更是应该能甩李承志好几条街。但扪心自问,若换成他,即兴作一两首应是无虞。但若说如李承志这般只用数息,且做的如此工整,如此应景,就委实是难为人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