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时隔两百多年,布列颠尼雅帝国的皇帝再一次地亲率大军和敌人决一死战。 在戈泽文病逝的当天晚上,伊尔莎便把班克罗秘密召进了宫中,向班克罗告知了她想御驾亲征的这个想法。 之所以秘密召班克罗进宫、跟班克罗讲述此事,只是为了向班克罗确认御驾亲征是否真的能让军队的士气高涨而已。 伊尔莎要求班克罗诚实地回答:御驾亲征能否让乌列尔骑士团的15万大军的士气高涨起来。 班克罗下意识地想否认。 因为班克罗并不希望伊尔莎前往如此危险的前线战场。 但就在班克罗抬起头,想要撒谎、回答说“并不会让士气高涨起来”时,他的目光和伊尔莎的目光对上了。 当时,伊尔莎的寝室的光线比较昏暗,班克罗连伊尔莎的脸都看不清。 但尽管如此,当时的班克罗却能很清晰地看清伊尔莎的双眼与她的目光。 伊尔莎的目光是那么地坚定、那么地充满魄力与压力。 自伊尔莎登基至今,这是班克罗第一次看到伊尔莎这样充满魄力与压力的目光。 被伊尔莎用这样的目光注视着的班克罗,只感觉那些谎话卡在了喉头,怎么吐也吐不出来。 最后,无计可施的班克罗只能无奈地轻叹了口气,然后点了点头,用自己的动作来告知伊尔莎他的回答。 然后在第2天的清晨,伊尔莎便召开了大会,在白央宫的议事厅召见了群臣。 大会刚开始,伊尔莎便直截了当地向群臣宣布了她要御驾亲征的这个决定。 群臣皆面露惊骇之色——这是在得知伊尔莎决定御驾亲征后,议事厅内的所有大臣脸上的表情。 以雅各为首的诸位大臣,立即表示反对。 皇帝御驾亲征,和将兵们一起亲临前线——这的确是能极大地振奋大军的士气。 但御驾亲征的风险实在是大。 皇帝亲临战场的最前线——这种事情光凭想象,就想象得出来有多么地危险。 在3年前,就有一个现成的例子可供参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