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七章:出三元?-《病娇王爷偷心妃》
第(2/3)页
在这个考生之后,陆续有人将卷子交了上来,也陆续有人被领出了大殿送去偏殿,大殿内外都渐渐空了下来。
最后一点香灰落进了香炉里,君后辛噙着笑将一份卷子看完了递给君留山,君留山正拿着柳丹卿和谢长庸两人的原稿在看。
“不愧是会试的一二名,这两份卷子也确实出众。”
“柳丹卿讲了商行利弊,又以大漠为例,言四方通商之行,这小子倒是讨巧,朕让他们选其中一题,他却是一道写了。”
柳丹卿今年十九,还未及冠,君后辛长他四岁,直接叫了他一声小子。
“大漠居天墨之中,四方通达,本王也是有意在此大开商路,至少先将大漠之内将养起来。”
“这份卷子虽是讨巧,但将双方关系平衡得极好,并未厚此薄彼反客为主,又能言之有物皆在实处,确实难得。”
君留山难得夸人,阶下群臣精神一振,都伸长了头想要去看一看得了摄政王夸赞的卷子该是如何。
向亭更是坐不住,他当年年少摘桂,所写文章以“交、攻”一题最为精彩,所言正是当时金国之事,第二年金国就被大漠的风沙永远地掩埋了。
因着战王战死大漠,那里又成为了死地,之后许多年都不曾再有过同大漠有关的题目了。
君后辛也看见了他一脸望眼欲穿的渴望,将君留山放下的那份原稿让冯喜给他送了下去。
“至于这谢长庸,也是有趣了,不知王叔怎么看?”
“铸珍珑以为天下之局。”
“可惜,仍是稍显稚嫩了些。”
天下局之枢机,不止在地利,金国能踞大漠一地而盛,曾有天下之宗的气派,更多在于行商、兵利、物博。
这些没有人同君后辛讲过,但他也能看出谢长庸的文章中,更专注于以前金为砖石而写天下事,虽是欲做抛砖引玉,实际上却是做了买椟还珠之举。
“眼界虽阔,却还是少了些落到实处的踏实和利落。”
君后辛替他惋惜地叹了一声,若是没有柳丹卿在前,在当届士子之中他或许还能拿得到一个状元的。
“但在士子中也能算得上出类拔萃了,一甲前三应是有他一个了。”
将谢长庸的折起压到手边,还没有拿起下一张,下面就有了一声拍案,向亭拿着那张柳丹卿的卷子直接站了起来。
“轩音,你看比之你当年又如何?”
“虽差臣一线,但也是精彩,此届殿试,当试三元。”
“连你都这么说了,看来朕门下倒是真的要出个三元了。”
向亭没能做三元是因为他年纪太小,但先帝也赞过,说他要是待得年长一些下场,三元于他,仍是屈就。
在场之人不乏当年的状元郎,但若说三元,却是只有两人,一人是正在偏殿的沈士柳,一人是那位兵部左侍郎。
至于向亭这个不是三元胜似三元的御史大夫,亲口称赞的分量也就比摄政王小上了那么一点,甚至胜过了君后辛。
“那臣也要先恭贺皇上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