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五章:亲缘-《病娇王爷偷心妃》
第(2/3)页
“冯公公吩咐了,让奴婢将向御史送回府上,还请陆尚书放心。”
“劳烦。”
向亭扶着脑袋自己站了起来,找出手帕来抹了抹泪,劝着陆柮先走了。
小内侍要送他回府,他把手搭在小内侍肩上借着力站稳,晃了晃头甩掉眼前的眩晕,露出个笑来。
“劳烦先去向陛下通报一声,本官要求见陛下。”
早朝下了诸臣皆去了各自的衙门,朝上的事依旧以极快地速度传遍了京城上下,大理寺和京兆府的动作也很快,很快就敲开了几扇房门。
民间的议论又转到了皇帝以及御史台的身上,他们本就是说着闲话好玩,一个话题不能说了那就说更新鲜的,并未受多少的影响。
而士子间的争辩虽然被朝廷强行给出了定论,打断了他们的各执己见,但这一次依旧为他们之后的生涯埋下了不同的后果。
并且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谢长庸在之后找上了柳丹卿,两人在房中密谈了一个下午。
柳丹卿没有留人用晚饭,谢长庸心事重重地出了他的房门,又把自己关在了房间里。
趁着这一次的事,君后辛又顺势将之前出家的那个书生的事给做了决断,下了圣谕给两地的官府。
“朕领天命以来,夙兴夜寐,不敢轻忽,摄政王以先帝之命辅佐于朕,兢兢业业呕心沥血,不过为家国万户计。”
“朕同摄政王尚且如此,大岳之民,何能不思进取,悉心为一家而计。”
君后辛也确实长进了,将事情说得有理有据,让人无法反驳,也能让百姓心生赞同。
“今有弃家抛子不忠不孝之行,改日若有外敌来犯,以何护家护国?”
“佛门本为劝人向善,今受小人蒙蔽,不识其真面,容其留身在内,朕不罪之,旦望知错能改。”
说完书生的事,还有溪义县那一家的事,以及本就是最为无辜的孩子。
“子不教,父之过,兄弟倪墙之祸便在眼前,岂可不思改。”
“稚子无辜,不顾亲亲之情而弃,皆是不仁不慈,责其接回幼子,好生教养,莫使其肖父。”
在最后君后辛犹豫之后还是让冯喜添上了一句,传出去之后又有一番争议,但这一次众人都不敢闹大了。
“然朕又思,如此之家恐苛待幼儿,若有善心之家收留稚子,准其亲长在而继他家,当地官府考察其家,当知朕怜悯之心。”
林眉在君留山那里看到消息的时候,都吓了一跳,不敢相信这是君后辛做出的事来。
别的不说,这也算是开了因为长者不慈而剥夺抚养权的先河了。
国人重家,家中再不好,有血缘的纽带在,关系就难以划清,就算被家中磋磨至死,也离不开那么一句血缘的牵绊。
但事有两面,有血缘至少打断了骨头还连着筋,多数时候,在最危急、最艰难的关头,家人都是会最为你奋不顾身的那一个。
不过要让没有家人的林眉来说,这和血缘的关系并不大。
“全凭运气罢了,看你遇上的是什么人,一个好人,和你萍水相逢也是愿意向你伸出手的。”
“王爷生在帝王家,当知天家无情,但也不过是因为巨大的利益,将人心中的冷漠无限放大了罢了。”
君留山笑了笑,避着人不经意地在林眉的耳上捏了一下,低声提醒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