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门户网-《我老婆也重生了》


    第(3/3)页

    门户网,说起来简单,但想把这么个架子搭起来,却很不容易。

    不是一般的不容易。

    因为涉及到的版块和分类太多了,每个版块都得有资深版主或者负责人负责,更得有大量相关编辑填充进去,还有一些板块需要大量原创内容和原创作者。

    有些内容可以从网络上扒,或者从其他媒体、杂志上复制。

    但有些内容却必须是原创的。

    能复制的内容太廉价,对用户的吸引力有所欠缺,而且不是唯一性,用户粘度不够。

    只有原创内容才是最吸引人的,哪怕是同一个新闻,用别人的稿子和自己编辑写的稿子,带来的用户关注度和流量都不一样。

    换句话说,要有差异。

    二十年后还活跃着的门户网其实也不少,名气较大的都有七八家,报道的新闻内容也都大同小异,然而却没有像即时通讯软件那样寡头化垄断化。

    原因在哪儿?

    就在于不同的门户网,用户群体是不同的。

    同样,不同门户网对同一个新闻的解读也是不同的。

    换句话说,这些门户网在暗戳戳的通过差异化的信息解读来黏住目标用户群体。

    这也是为什么同样一个新闻,不同门户网下边的评论风向却会截然相反。

    这都是常年累月暗中引导的结果。

    所以,想把门户网做好,难度很高,非常高。

    但是,只要做起来,好处非常多,一个有流量的门户网,在这个年代就有机会堆出一个国内首富。

    而且因为门户网的发展周期比较长,所以越早开工就越好,跟种树是一个道理。

    什么时候种树最合适?十年前,或者现在。

    门户网也是如此,搞门户网最好的时间段是两三年前,然后就是现在。

    再过两年,机会就错过了。

    另外,门户网是个比较宽泛的概念,什么玩意儿都能往里塞,比如某易。

    那么,那么多的项目里面,先塞什么?再塞什么?

    这都是要有规划和设计的,公司体量小的时候还好说,等公司体量涨到一定程度之后,每个细节的变动,都可能带来巨大的波动,一个不慎,可能会直接影响到整体的决策和运行。

    徐杨在公司里转了一圈,跟几个主要负责人捡了个面,简单聊了几句之后,把张晓颖叫到办公室,开门见山道:“整体构架我还是比较满意的,人员结构、能力还有公司细节都处理的不错,但内容方面就太粗糙了,是,我是说让你把网站页面精简化,栏目明确化,但你也不能弄成豆腐块模式啊,看着不累么?”

    张晓颖有点不服气:“这已经是最佳选择了,浏览效率非常高,想看什么,一目了然,摒弃不必要的元素,营造一种极简极素的风格,这样才能在众多门户网中独树一帜脱颖而出。”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