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开业大吉-《我老婆也重生了》


    第(2/3)页

    反正他这超市里雇佣了足足三十个导购,都是镇子上的有点文化的女性,有中年妇女,但更多的是三十来岁的和二十岁左右的年轻女性。

    虽然工资只有六百五,但在镇子上已经是相当稀罕的好工作了,甚至比外出打工都划算,而且也算体面,好歹是又制服的。

    何况在镇子上工作,离家近也是非常有吸引力的要素。

    所以,他这第一家超市,几乎把镇子上闲着的且有心工作的年轻女性一网打尽了,还有几个刚刚高中毕业的女高中生。

    能吸引到高中生,是因为在招聘的时候有培养条款,签的是五年期的合同。

    不出意外,她们将会在系统的培养下慢慢成长为合格的骨干员工,成为天天超市的中坚力量。

    在开业之前,绝大部分员工都接受了最少一个月的培训,全都在县城一家职业学校里培训的,培训内容是徐杨挑选并且编写的,其实也简单,主要是细心、耐心、纪律性这些东西。

    至于企业文化那种玄之又玄的东西,现在还搞不起来。

    何况在他看来,企业文化需要一点点日积月累的涵养,是从每个细节做起来的一种得到全体员工认可的工作氛围,而不是那种整天早晨做操、喊口号的所谓“企业文化”。

    有规划,工资高,这两点摆在面前,这些员工自然是动力十足,何况第一天开业,更是热情满满。

    作为一家乡镇级别的大卖场,天天超市规模不大但备货齐全,零食、蔬菜、生熟肉以及各种日常用品应有尽有,还有衣服鞋子被褥床单甚至家具之类的东西,不过超市里最值钱的也最被徐杨看重的却是家电板块。

    他特意在一楼划分出了一个一千平的家电卖场,基本上市面上能找到的家电,都能在这里找到,这都是他三叔跑各品牌经销商亲自联络的。

    不但如此,还专门开辟出了家电维修区域,“全镇范围内二十四小时上门维修”“免费送货上门安装调试”的招牌挂的老高老高,一进家电区就能看到。

    除此之外在超市门口还有两排小吃摊,虽然现在还空着一部分,但每一个摊位都是全玻璃窗口,里面的灶台、桌椅都是统一的,看着就整洁干净,开业的几家也都穿着“天天超市”的制服,戴着口罩和帽子。

    反正就一个词——高大上。

    让他遗憾的只有一点,超市的里里外外全是超市的员工,尤其是本打算租借给其他人的小吃摊也是他的员工。

    原因很简单,没有人愿意租借,估计是怕生意不好,连他几个远房亲戚也都不太愿意接手。

    这让他相当无奈,本打算带动几个人发家致富,结果都不领情。

    那没办法,只能让自家员工上了,把他记得的那些小吃的烹饪工艺和配方写下来交给他三叔,让他三叔安排可靠的员工接手,两三个人一组一个摊位,超市提供食材、调料、工具、技术,员工出力,刨除成本之后五五分账。

    就这还是有一些员工不太满意,怕没有生意,毕竟只是一个小镇而已。

    还是他承诺原本工资不变的情况下,才有人接手的。

    不可思议吧?

    这年头,思想就是这么守旧,虽然也有人出去闯荡,但大部分人还是不愿意冒险。

    原因也简单,抗风险能力太弱,稍微有个风吹草动,一个家庭里就有人要饿肚子甚至举债。

    不过他已经把机会摆在这些人面前了,他能做的也都做了,抓不抓的住,他管不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