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服装厂-《我老婆也重生了》


    第(2/3)页

    而现在,正是入行的好时机。

    现在的服装行业非常混乱,没有具备统治力的巨头,到处都是小诸侯在混战,如果再等个三五年,混战即将结束,一些个该崛起的巨头也将崛起,到那个时候再入行可就有点晚了。

    至于选择在潞州府建厂,还是那个理由,回馈家乡,为自己的基本盘加注。

    另外,服装业对交通运输的需求不是很好,放在外地和放在潞州府,没有太大差别,就算在潞州府制造出来再运输到服装集散地需要一定的成本,也不会太高,完全可以承受,毕竟服装这玩意儿太好运输,一辆卡车就能运输老多,成本分摊开来之后真不算多。

    何况在这个阶段,他也没打算把厂子里得出产输送到全国市场,能满足潞州府以及晋省周边的需求,他就很满足了,要知道,晋省也有三千多万常住人口,搁在西方比很多国家的总人口还多。

    而起这个时候的晋省的服装制造业还是一片空白,他此时此刻杀进去,能轻而易举的占领晋省市场,那利润,也相当可观。

    再说了,这个时候的晋省尤其是潞州府一带相对封闭,工资水平比沿海地区要第一个档次,在人工支出方面有天然的优势,如此一来不但可以降低成本还能为家乡提供若干劳动岗位,何乐而不为?

    对地方政府来说,拉投资是为了什么?

    为了政绩。

    政绩从哪儿来?

    税收、工作岗位,主要是这两点。

    而服装厂正好可以满足地方上对这两点的需求。

    所以哪怕李世伟只是负责农业的副局长,可听到徐杨的话以后,依然非常开心,“这事儿有搞头,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吗?”说到这里顿了一下解释道:“我虽然不管招商引资的事儿,但认识不少负责相关工作的领导干部。”

    “还是那个事儿,”徐杨笑道:“缺人,能全权负责服装厂里各项事宜的那种人才,李叔叔,你有什么人尽管推荐,咱们潞州府这么大,就算再穷,我相信也不缺几个能干实事儿的人。”

    “那是肯定的,我回去就帮你打探。”

    “谢谢谢谢。”

    “不用谢,这是我们这些人的本职工作,好了,就这样,等找到人再联系你,“李世伟说完又叮嘱一句:“但是也别全指望我们,毕竟你这厂子还要什么没什么呢,我们也不敢保证就能给你找来人,你自己也多留意一下。”

    “好。”

    等李世伟离开,徐杨再次找到招商办那些人,委托他们帮忙办理服装厂的相关手续。

    招商办的人不就是干这些的吗?

    至于场地,反而好说,因为服装厂对场地的要求还不是很高,本身没什么噪音,也没什么污染,占地面积也不大,在市区里都能开办,还方便附近的员工通勤。

    不过为了节约成本,他还是把厂址定位在市区边缘。

    反正现在郊区的地也足够便宜,直接买下来都没问题,可以再用个七八年左右,到10前后潞州府才会正式对市区进行大规模开发,到那个时候,这不管怎么处理这个厂子,他都能正常面对。

    说不定到那个时候,他已经成长为超级巨头,这场子也有可能成长为潞州府的支柱性企业,想搬走都搬不走,正如二十年后的潞州府市区边缘依然有几家大企业存在。

    10月1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