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第二天学校开学,晋升为研究生的路平安按时来到学校报道。 临到学校,路平安接到老谋子电话,对话表示了感谢。 路平安不甚在意。 这事儿本就不为他。 不过老谋子能来电话倒是挺让他意外。 简单聊了几句后路平安把这事儿放在脑后,进入教师楼。 到了田壮壮办公室,敲门。 “田老师。” “平安来了,先坐。” 田壮壮见到路平安就开始称赞,“你说的话我看见了,够胆。” “8分钟那事儿啊,嗐,瞎说的。” “瞎说也得有胆才行啊。” 田壮壮也认为老谋子是遭遇了巨大的困难的。 毕竟他和路平安当时都开过会,老谋子给出的创意和现场展现出来的可大有不同。 当然这只是其一,更多的还是田壮壮知晓西方尿性。 这从文艺片获奖倾向上就能看出来了。 活了这么些年的田壮壮怎么可能察觉不到。 而对于路平安说的那些话,田壮壮也没觉得有什么问题。 就算有,作为老师的他也会帮着吸引一点火力。 这个话题结束后,田壮壮就问了:“电影什么时候开拍?” “过几天就出发,再晚的话天气就太冷了,不好拍了。” “那就刚好可以避避风头。” “避风头?我刚说的没什么大问题吧。” “我说的不是这个,过几天金鸡奖你要不要去?先和你说好,你现在树大,指定招风。” “有人要搞我?” “只要你乐意到时候做背景板,就不算是搞你。” “那当然不乐意。” “这就对了,去了添堵,不如好好拍电影。” 说着,田壮壮和路平安继续聊研究生课程的事。 对于路平安这种学生来说,上不上课其实已经没太大意义。 能把电影拍好即可。 而路平安也不缺课题。 《断背山》就是了。 这种电影,文艺属性极强,再合适不过了。 其实田壮壮以及国内老一辈的导演,在这个阶段对商业电影其实都不太看得上。 路平安票房成绩极好,但目前市面上依旧有人批评,而批评他的也都是这些老派人物。 这也可以理解,拿个类似心态做比方。 就好比后来电动汽车越来越流行,同样会有很多人觉得汽车不用汽油驱动,就是离经叛道。电动汽车也不可能完全代替汽油车,汽油车永远都是主流。 这个比喻可能不太恰当,但这种心态是可以类比的。 目前这个时期,就是商业片和文艺片还分不清楚的时候。 等未来商业电影彻底成了主流后,老派们自然也会逐步接受。 实际上商业电影和文艺电影真的有特别大的区分么。 在路平安看来,只要以赚钱为目的的,就是商业电影。 也只有商业电影发达,文艺电影才能更好地活下去。 但目前的“主流”并不这么认为。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