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伐南诏-百胜天王勇名扬3-《大唐潜龙》


    第(2/3)页

    接连数日唐军都利用床弩及抛石车削弱城防,直到第四日上,唐军才派出云梯车、飞梯等,攻向太和城,务求破城,唐军人人争先,个个勇悍,不畏死伤。

    可是南诏军自戍卫大将封罗皓以下都在城墙之上,奋力守城,又兼南诏军兵员充足,每个南诏武士都视死如归,不但坚守城墙,并且还数次由东城门派出骑兵迂回逆袭,总算是唐军训练有素,坚守阵形,所以南诏军并未占到便宜。

    唐军攻城数日,死伤约数百人,却连城墙的一段也未曾夺占过,李晖见进展不大,即建议鲜于仲通,另谋良策。

    鲜于仲通在仅仅简单探查路线之后,便独断以绕道迂回太和城西侧苍山为主攻方向,由鲜于仲通亲率主力以田大威、王烜为副帅,统领剑南道、江南西道、黔中道及山南西道共约四万七千余兵马走苍山小路攻向苍山下之太和城西侧城门。

    李晖率领本部兵及缪乙节的岭南道精兵共约一万五千余兵马佯攻北面城门。

    剩余兵马一千余人,由居行远率领留守太和城二十余里之外的营寨及全军粮草。

    苍山颇为高耸,山峰绵延,地形独特,有一十九座山峰及一十八条溪流,两峰夹一溪,唐军需从白云峰进入经锦溪至鹤云峰下山即至大和城西。

    这天一凌晨,天还没亮,夜色灰暗,虽未下雨,但已有山雨欲来之势,山路因前些日子的落雨还有些泥泞。

    鲜于仲通以江南西道为前锋,统兵大将为明骧,鲜于仲通率主力剑南道及黔中道为中军,田大威率山南西道为后卫,全军除了将领所乘坐、运送小型攻城器械及军资补给的马匹之外,其余军马、驮马均留在营寨之中,全军徒步进入苍山。

    由于全军人数众多,而山路时宽时狭,最狭窄处仅容两骑并行,所以成一字长蛇阵前进,唐军蜿蜒长达数十余里。

    唐军先锋兵马走了三个多时辰,刚刚过绕过鹤云峰山顶,行到一处,地势较为缓和,山道开始宽阔起来,虽然山径有时仍然狭小,但已经可行一辆四马马车,估计再走一会儿,就能往下坡行去,山下就是太和城西门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