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 终极底牌的威力(万字爆更求订求月)-《华裔球王》


    第(2/3)页

    他们太清楚郑亚新的能力了。

    以沙特后卫的实力,根本不可能防住郑亚新。

    所以本场比赛沙特的战术就是对攻。

    反正也防不住郑亚新,那就拼进球吧,看看谁进得更多。

    「伙计们,这场比赛你们一定尽最大能力限制他的发挥,进攻方面交给我们中前场,我们要摧毁他们!」本场比赛的@

    名中后卫说道。

    两名中后卫马杜和阿姆里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神里看到了不自信。

    「我们尽力…」

    「如果实在防不住,你们可不要埋怨我们。」

    马杜和阿姆里都有自知之明,英超顶级后卫都防不住郑亚新,他俩何德何能,能限制住郑亚新?

    别的不说,光是面对郑亚新那195的身高和大块头,他俩就未战先怂了。

    想想看,当中国队开出传中球到禁区,体重220斤的郑亚新发力冲过来争顶的时候,那冲击力,那惯性,得有多大?

    就他俩这小身板,谁能阻挡?

    怕是要被直接撞飞出十米远!!

    拿什么防啊?

    为了对付郑亚新,最近几周,他俩已经被折腾的够呛。

    主帅皮济请来的几个体重超过220斤摔跤运动员,来对他俩练习合理冲撞,以适应郑亚新那种体格的强度。….

    至于训练效果?他俩硬生生被摔跤运动员撞吐了好几次,现在看到大体格子的球员都眼晕,胃里忍不住泛酸。

    此刻,他俩看着脑袋差点伸出屏幕上端的郑亚新,既恐惧又紧张。

    心里虚得不行。

    「马杜,阿姆里,自信一点,你们可以的。」其他队友纷纷过来拍了拍两人的肩膀,以示鼓励。

    阿姆里默默低下了头,承担了自己这个小身板不该承受的重担。

    但马杜却并不感冒,他面向所有队友,严肃的说:「我不管,如果他冲过来了,你们都要过来协防!」

    纳吉忍不住翻了个白眼:「看把你吓的,他速度不快,脚下频率一般,就是冲击力惊人,如果你俩将重心提高,扛住他贴身防守,他就没机会冲起来,这样就能防住他了。」

    「相信我,他绝对不是世界上最难防的球员,如果你对阵过姆巴佩,哈兰德、梅西、C罗,你就知道他们的恐怖了。姆巴佩的速度对后卫来说都是噩梦,哈兰德那个才叫兼具速度与冲击力。」

    虽然纳吉已经分析的很清楚,但马杜并不这么认为,在他的心里,还是认为郑亚新才是最难盯防的球员,郑亚新和哈兰德的技术特点相似,都是大块头,冲击力惊人。

    但哈兰德只有1米86啊,体重也只有82公斤。

    而郑亚新是110公斤!

    郑亚新足足多了28公斤啊,完全不在一个重量级!

    如果说哈兰德的体格是雄壮如虎,那么郑亚新就是一块大铁疙瘩,块头看着不是特别大,但只要你的手往他身体上面一搭,就会发现他特别敦实,根本推不动。

    至于哈兰德这种,虽然速度快,技术好,冲击力强,但再怎么说也是有限的。

    82公斤的人冲起来,大多数后卫还是可以勉强扛住的。

    但110公斤的人冲起来,你咋抗?

    作为资深后卫的马杜的自然知道其中厉害。

    「反正,就是我刚才和大家说的,他冲起来你们要过来协防。」

    ……

    沙特更衣室里的争论,郑亚新并不知道。

    即使知道了,估计也是一笑置之度外。

    他可不止是只有冲击力。

    他进球手段多着呢!

    此刻,在得知自己这场比赛要继续踢前锋的消息后,郑亚新正在考虑本场比赛使用多少底牌。

    「实况推演」是肯定要用的,这样的话本场过后,「实况推演」就只剩4次了。

    「暴力头球」和「十分角电梯任意球」也得用一到两个,这样本场比赛过后,两样底牌大概都能剩下20个左右。

    这样基本上就万无一失了。

    ……

    赛前10分钟,两队球员陆续进入球场。

    咕咕体育直播间里,詹指导和张指导以及上一场比赛参与过解说的名宿孙,此时正在愉快的计算着国足的积分,闲聊着国足本场比赛的取胜概率。

    三人各抒己见,妙语连珠。….

    名宿孙率先开口道:「小郑这场踢前锋,那么我抛砖引玉,大胆预测一下,我认为这场比赛比分会是1:2或者2比3,国足客场赢得胜利,拿到四连胜。我的理由很简单,沙特和国足的防守都很一般,前锋又都比较猛,这场比赛双方又不约而同摆出了对攻架势,所以这一定会是一场进球大战。因为我们有郑亚新这个超级球星,所以我看好国足取胜。」

    张指导立即接过话头,「哈,小孙啊,我有一点点和你不同。」

    「哪一点?」

    「比分,我认为会是3比5或4比5,国足赢,理由是郑亚新在国家队踢前锋的时候,国足单场进球最少是5个,比如5比0澳大利亚,10比2越南。」

    詹指导嘿嘿笑了下,继续说道:「中国和沙特都曾1比0赢了日本,可是沙特赢日本的那场比赛,场面可要比我们从容许多。」

    「不过我们有郑亚新,他们没有,这是我们的优势。」

    「如果郑亚新不踢门将位置,我感觉国足可能挡不住沙特的冲击;当然,沙特也一定挡不住我们的冲击,所以我认为这场比分会很接近。」

    「考虑到主教练是里皮,在他执教国足期间,国足从未单场被进过5球,所以我认为比分会是3比5或者4比5。」

    詹指导虽不太认同两人的看法,但有一点看法和张指导是一致的,那就是国足应该能够进很多球,至于会丢多少个球,那就要看运气如何了。

    他默默看着两个搭档辩论,没有发表意见,作为主解说,他很少在赛前预测比赛胜负,免得猜错了被打脸。

    看到两个搭档还要继续争论,他咳嗽了一下,打断了两人的争论,开始解说起本场比赛。

    「观众朋友们,2022卡塔尔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十二强赛第四轮,沙特主场对阵中国的比赛即将开始,由詹指导,詹指导,名宿孙为您提供现场解说。」

    「国足上轮10-2战胜越南,取得12强赛3连胜,本场面对此前三战全胜的沙特,国足渴望能够在客场拿到分数。」

    「球员方面,武磊上轮攻入两球,郑亚新打入了8球,本场这两位国足队内的第一射手和第二射手,能否再次为球队进球,我们拭目以待。」

    「积分榜方面,国足积9分,有14个净胜球,位居第1名;沙特积9分,4个净胜球,排在第二名。」

    「阵容方面,沙特做出了一处调整。上一场对日本@

    【第3分钟,池忠国送出直塞,马杜抢先将球拦截。】

    【第4分钟,颜骏凌后场开出大脚,皮球距离你5米,距离对方中后卫马杜和阿姆里3米。】

    【你蹬地起速,冲过去争抢这个头球,把马杜和阿姆里全都撞翻在地。】

    【裁判吹罚了你犯规。】

    【沙特队获得后场任意球。】

    【第5分钟,武磊转移球力量稍小,甘纳姆断球后怒射打偏。】

    【第7分钟,武磊中场停球被断,沙特外围控球,耐心寻找机会。】

    【第9分钟,王燊超禁区外手球犯规,送给对方任意球,法拉杰主罚任意球开出,谢赫里禁区内捅射偏出球门。】

    【第11分钟,卡努直塞,朱辰杰抢在谢赫里前飞身铲球破坏,沙特队再传中,被张琳芃解围出底线。】

    【第13分钟,池忠国后场盘带丢失球权,沙特队对中国队形成围攻之势。】

    【第14分钟,金敬道上抢解围没能将球踢远,萨米-纳吉外围起脚重炮轰门,皮球直挂网窝死角,沙特1-0中国!】

    【是否停止推演并回看进球实景动图?】

    「停止!回看!」

    郑亚新果断停下推演,选择了查看沙特这个进球的实景动图。

    不看不行,因为沙特队员都长的黑不溜秋的,他根本不知道进球者纳吉是哪一个。

    光屏一闪,360度实景动图旋即送上。

    只见沙特队对中国队呈现围攻之势,皮球在禁区内外传来传去,最终被金敬道上抢解围,但只解围出去了三米远,皮球正好滚到沙特后腰纳吉身前,他抡腿就是一脚爆射,皮球应声入网。

    郑亚新点点头,记下这个丢球,抬头在沙特球员们的脸上扫了一圈,默默记下了纳吉的长相。

    然后就在他附近游荡起来。

    然后位置就和武磊重叠了。

    因为纳吉是左后腰,而郑亚新是左前锋,所以正常来说应该是右前锋的武磊顶在纳吉身侧,郑亚新应该顶在沙特右后腰***基身侧。

    郑亚新这个奇怪的举动立即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

    此时还只是开场一分钟。

    比分仍旧是0比0,沙特队那个「进球」还没有到来,一切还有挽回的余地。

    站在场边的主教练里皮一脑袋问号看着郑亚新,不过却是没有说什么。

    他自然知道,天才球员的思路通常和其他球员不一样。

    而一个顶级教练,在场上是可以容许天才球员自由发挥的。

    恰好,他就是世界顶级名帅。

    所以他虽然纳闷,但还是接受了这个事实。

    咕咕体育直播间里,詹指导和张指导也都对此视而不见。

    他俩经常解说郑亚新的比赛,知道后者踢前锋的时候有三怪,低头,散步,乱跑位置。….

    先说低头和散步。通常,对方进攻或者己方没有什么机会的时候,郑亚新一定是低着头在场上散步,和梅西踢比赛时候一模一样。

    不过,梅西在场上散步的时候,脑袋会像拨浪鼓一般快速扭来扭去,双眼密切观察着对手的阵型和队友所处的位置。

    而郑亚新就是纯低头散步。

    但只要出现了进攻机会,郑亚新一定会出现在皮球传到的位置。

    再说乱跑位置。通常,对方持球进攻的时候,郑亚新就会经常在场上X***乱跑,有时候甚至会跑到后卫和门将的位置上去,就很奇葩。

    但是,他这种瞎跑位,往往能在关键时刻扼杀对手的进球机会。

    这种事已经发生过不止

    一次。

    詹指导和张指导都已经有了经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