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或许不只是对朝廷失望,而是对千年来的帝制失望,要不然他也不会设这个大同社。” “无论如何,按照眼下这情况,我们只能尊崇他章先生,礼待他章先生,不能等他来尊崇我们,礼待我们,毕竟现在估计天下君子皆已视他为圣人,天下百姓也尊他敬他,我们不能不从大义。” 刘伯温说后不久,就让杨宪帮他申请得到章诚的接见。 “刘伯温?” 章诚早就通过拱卫司知道了刘伯温来了集庆的消息。 但章诚没有因为刘伯温主动来了集庆而主动去欢迎他。 不是章诚装高冷,是因为他现在太忙,有很多比刘伯温还要重要的事要多。 如刘伯温自己所言,因为大同社治生产力大进步的缘故,刘伯温这种传统士大夫的价值缩水太严重,严重到不需要章诚主动去欢迎的地步,严重到章诚相比于在意刘伯温还会不会去给元廷效命而更在意蒸汽纺纱机研制流程的一位技术总工会不会背叛大同社的地步。 比如,中国历史上著名农学家、机械学家王桢在被拱卫司请来集庆时,章诚和朱元璋、郭天叙这些人皆一起出城隆重迎接了这位决意在接下来协助章诚在化肥事业上做事的技术大才。 反而是刘伯温这种享誉士林的名士,章诚和朱元璋等皆没有出迎。 只是现在当刘伯温主动申请见章诚时,章诚还是选择了见他。 他主要是好奇这个历史上所谓的神机妙算如诸葛的人物到底是什么样子。 当然,章诚对刘伯温的主动加入不感到奇怪。 因为以眼下的情况,但凡有点脑子的人,除非真的特别看重儒家传统气节,否则闭眼都会选择来大同社治下为官。 毕竟实力摆在这里。 军事上,燧发枪和重型火绳枪组成的步骑混合军团,对周边所有军事势力都是吊打。 经济上,高产的粮食与布匹以及分田于民的政策以及各种技术革新带来的生产力爆发,让大同社的中华军有最强大的后勤供应能力,而超过了元廷,毕竟元廷现在失去了江南这个粮食主要供应地。 文化上,更不用说,大规模的扫盲与兴学活动,让大同社治下的民众识字率大幅度提升、技术和管理人才的数量也大幅度提升,别看大同社没有大规模征辟儒士,但大同社现在识字有文化的人在数量上已经超过了元廷和张士诚等势力。 所以,刘伯温这种聪明人不可能不在这个时候放下身段和架子来大同社。 不过,刘伯温自然不是觉得自己是因为没有别的更好选择才不得不来大同社,他是觉得自己是看在民心归于大同社、大同社也真正爱民的原因上才愿意牺牲所谓礼教小节,为天下百姓早日能得安宁才主动来投大同社。 刘伯温在见到章诚后也是这么说的,且主动向章诚长揖一拜:“章先生活天下百姓无数,当受伯温一拜!伯温愚钝,未早来追随先生,实在是懊悔不已!” 章诚对刘伯温这非常谦卑的行为也有所震惊到,因为他一直以为刘伯温就算看明白了天下大势,也应该还是有些自傲之气的,毕竟自古文人相轻的,但他没想到刘伯温并未这么迂阔自负。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