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说着,章诚就问杨宪:“集庆府学开展的怎么样?” “已有五十六名少年经各县考核后送入了学堂,下僚现在亲自训教他们。” “没办法,现在接受大同理念的老师也缺少的厉害。” “如您所言,更改旧学,建新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杨宪回道。 章诚点了点头:“那就建立激励制度,让他们尽快完成学业,谁学的最快谁就得最多的大同布币,反正现在多锭纺纱机已经做到了二十锭同时纺纱,棉布是不缺的。” 杨宪拱手称是。 接着,章诚又对李善长说:“告诉胡惟庸,铁政司加大补贴力度,只要铁路经过哪里,就每户发布币,按人口发,小孩都算,每一口发他个大量布币,我就不相信,风水什么的借口还能阻挡民众欢迎铁路到来的热情!” 李善长则因而提醒章诚说:“眼下我们的棉布是生产的很快,但这样做的话,会造成棉花需求不足,就得广植棉花才可。” “种植棉花这事,不能由我们来。” “我们的土地只能种粮食,所以要限制种植棉花,对种棉花的民户收更重的税。” “棉花只从外面收购,宁肯把收购价调高,也要让张士诚、刘福通甚至是元廷的地主们去种棉花。” 章诚这时说道。 对于章诚而言,反正现在大同社统治区内的官营织造商产棉布的效率很高,成本大幅度缩水,毕竟光是纺纱的速度都提高了几十倍,哪怕把棉花采购价提高几倍,都会依然造成棉布价格下跌,故而还不如让自己这边的田地都种粮食,只让张士诚这些人为自己提供棉花。 何况,章诚让人研发的蒸汽纺纱机已经快要研制出来,进入批量投产阶段,到时候一旦大规模应用,棉布的生产成本会再次跳水。 届时大量妇女会更加用不着自己织布做衣,只会也跟着参与到农耕与工业生产中去。 这样许多小孩少年会因为妇女群体有更多精力开始参与农耕,而有时间接受教育。 如此,士绅们再不满现状,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现状在改变,而不可阻挡。 李善长拱手称是,同时一脸佩服地看了章诚一眼。 因为他知道一旦真只对外高价收购棉花,张士诚、刘福通、元廷等统治区的地主们会因为贪婪做出多疯狂的事。 到时候自己这边可能真的就凭粮食就能拿捏这些势力。 “又发布币了?” 士绅陶安这天一大早就从富户好友陈迪这里得知了一件铁政司给占地的百姓又发布币后,就愕然不已地从躺椅上坐起身来。 陈迪道:“是的呢,我们之前不是说铁路经过要砍树影响风水吗,结果人家铁政司直接说,每棵风水树陪布币一贯,于是在当地一地理先生说布币一贯的确可解风水,只需大家交一元布币给他,请他设醮重新布局风水,就可让家家继续财旺运旺寿延长后,百姓们纷纷都愿意让铁政司砍自己的树修铁路了,就跟之前愿意拿布币被他们占地一样。” 陶安听后点了点头,就不禁感叹说:“章先生真是仁德如天啊,为兴国家基业,又不忍伤民之利,而不惜出如此重资!” “是啊!陶公这下可要发财了,谁不知道铁路要经过的那片梅林就是陶公您的产业!” 陈迪说道。 陶安挥了挥手:“说这些做什么,就算铁政司不赔钱,为了支持大同之业,我也会主动献出那片梅林的。” “陶公果然高风亮节!”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