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章诚说着就看向了秦淮河上那些密集如云的商船,看着那些富商巨贾们的奴仆们,把标有“钟表”、“玻璃易碎”、“肥皂”等商品和特性文字的木箱,小心翼翼地从惠民商行搬运到铺有厚实稻草的船舱上。 江南人家尽枕河。 集庆最繁华地段,秦淮河一带,许多店铺民居也枕河而居。 所以,许多进货出货的方式都是用船作为运载工具来出货运货。 这些货物一般会通过秦淮河进入长江,然后通过其他水道去武昌、平江、松江以及杭州、乃至北上去扬州、淮安等地方发卖。 而章诚知道,这些货物从此刻开始运出去,就会带来不少收入。 现在的他需要考虑的是如何用这些收入继续做好强兵惠民的事。 虽然章诚已经在朱元璋等面前提过自己在关于在理财方面的基本设想。 但章诚还是想听听李善长的意见,顺便也试探一下李善长的觉悟有没有提高,别真的到现在还只是明面上支持大同理念时,但实际上却从来都想不到半点利于大同理念实现的政策建议。 李善长早就开始习惯性揣摩章诚的心思。 现在,李善长见章诚问他,也就主动开始揣摩章诚到底想从他嘴里得到什么样的回答。 李善长知道章诚不可能无缘无故问他,而以章先生的聪明,只怕早就知道怎么花钱,现在要和自己商量,肯定是想试探自己,试探自己到底有没有在践行大同社的理念上花心思,而自己必须要把如何花钱的建议与践行大同社理念这件事结合起来,而这个时候,不能装傻的说“一切听凭章先生吩咐”。 于是。 李善长就想了想回答说:“以下僚看,眼下最重要的还是要开民智、惠民生,得将我们官库增收的钱,多用在这两方面!民智大开后,自然会有更多庶民愿意支持我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大业!而惠民生,就能使后方安稳,避免中华军的兄弟们在前面打仗,后面却出路子,也能让中华军的兄弟们知道他们在前面打仗拼命是值得的,他们的沙场浴血换来的不是一家一姓的富贵,是自家父母子弟与千万百姓的富贵,这样他们自会觉得自己辛苦是值得的。” “更重要的是,这践行的是我们大同社要与民谋富贵的根本理念。” “而要开民智、惠民生,眼下最紧要之事,除分田于民,当在兴学与以工代赈。” “兴学是为开民智,至少让年轻的一代不至于忘记了我们大同社,乃至忘记我们大同社的使命。” “以工代赈,是为解决无业百姓的无收入无法收拢编户的问题,只有先以工代赈,才能把无业百姓集中起来,编户为甲,进而教化授技,根据实际情况让这些无业百姓有业可为,有家可成,乃至走向富贵。” 李善长说后,章诚点了点头,微微一笑:“很有道理,到底是你善长啊,与我不谋而合。” “我想的是以工代赈,还是要先疏浚河道、兴修水利,与我们再滁州一样,无论是农耕还是商贸眼下都很需要水道通畅。” “你以为呢?” 章诚说着就回头了李善长一句。 李善长忙拱手而答:“章先生所言甚是,下僚也想到章先生攻下集庆,必先筹粮兴修水利,所以特地趁着这次来集庆参与议事,于军粮外额外多带来了三十万石粮食,作为以工代赈之使用,为此让底下的拒绝了中华军众兄弟关于请带其家眷资财来江南的请托。” 章诚听后笑了起来:“很好!没想到你善长,没有因为私谊而废公事,而且颇有未雨绸缪之心,有这三十万石粮食,真不知道可以提前救活多少民,就凭这件公德,集庆乡民就该请公入贤良祠!”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