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希武兄,贵军这真是大谋略啊!让田于民,使民自富,则天下富矣!” 夏燮又问:“敢问这是省里何人所主张?” “章先生。” 杨宪笑着回道。 夏燮抿嘴点首,意味深长道:“章先生真乃贤良之人,吾辈不及!本乡当永记其德!” 一说及此,夏燮最终还是忍不住咬牙折腰,而向杨宪躬身一拜: “希武兄,非愚弟贪慕权位,实乃也有造福乡民之心,欲出世为万世开太平!” “且如今,愚弟见义军诸执政如此爱民,故有意投之!只是苦于无门,还请希武兄引荐愚弟于章先生尊前,饶是为义军一小吏,也足矣,而不负圣人之教,也将对兄为愚弟实现抱负之恩而感激不尽!” 杨宪忙扶起来了夏燮:“兄切莫如此!” 接着。 杨宪就说:“我早就有意荐兄于章先生尊前,无奈义军现在不行征辟之制,而是考选制!” “故兄若欲投义军,只需待考选之钧令颁发下来后去报名即可,到时候会一并根据兄所立功德而考虑是否录取与如何分配。” 夏燮听后这才了然:“原来是这样。” 夏燮松了一口气,在知道义军并不是不用他们这些士绅后。 而接下来,夏燮就从杨宪这里了解到了义军选官制度和选官重实务后,就因此在离开杨宪这里后,就想着先去集市挑选些关于实务的书来,诸如介绍水利、历法、疾病以及农事、纺织之类的书。 时值黄昏 晚霞映红了整个集庆城。 因为有义军卫生员打扫了的缘故,夏燮就看见自己所在的集庆城大街上,已被洗得一尘不染,青石板再次恢复了她本来的颜色,两边臭水沟里洒满了石灰,就像下过雪一般,让整个街道更加干净了些,尸骸发臭的味道也消失不见。 虽然天色将晚,但由于义军不宵禁,所以还是络绎不绝的有人在街道上行走采买,最亮眼的就是那些着蓝色短衣的人,在各处店铺门前进进出出。 最热闹的店铺要数灯油铺,毕竟义军眼下不禁百姓用灯,所以不少百姓开始来买蜡烛和灯油回去照明使用。 夏燮见此不禁想到了杨宪说义军即将分田的事,而觉得随着许多百姓的收入提供,估计愿意消费的人会越来越多,便在选了些书后,就回来对自己家人吩咐说: “多准备些钱去采买些日用的东西回来!尤其是多从惠民商行里进行时髦的日用货,如肥皂、刀镰还有棉布这些,胡元那些权贵的田产如今被没收分给百姓,接下来我们这些人也是能跟着喝口汤的。”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