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反正对于朱元璋而言,徐达是他可以直接指挥的,且正好徐达又是他嫡系里最先反应过来的将领,而战机稍纵即逝,所以,他也就没必要派其他兵马去,因为那样无论如何都要解释一下。 “是!” 章诚看着徐达和常遇春离开的背影,倒是凝神思索起来。 朱元璋见此问道:“章先生在想什么?” “见微知著。” “我在想,这徐、常二将可能以后取得的功绩会不小。” 章诚因朱元璋问便笑着说道。 朱元璋听后颔首,说道:“郭天叙、张天佑、冯国用他们已经去攻打采石,应该问题不大,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粮食。” 朱元璋说着就对章诚道:“咱没想到会有这么多元兵投降,估计不下十万,数量已经都比我们义军本身的数量多了!” “这样的话,粮食是個大问题。” 朱元璋继续说道。 章诚点了点头:“是啊,我算是明白,为何古时会有大战结束后,会发生大规模杀降的事,有时候也是没有办法,后勤粮草供应不足,不杀降,难道杀自己的人马?” “咱们之前制定的政令是降者不杀,不但不杀,还管饭,结果就使得这牛渚矶的元兵干脆大部分都降了咱们,不愿意再拼命。” “虽说这样做胜利取得的快,但出现的难题却更大。” 朱元璋说后就看向章诚:“所以,章先生有没有什么办法?” “我之前说过,军事战争本质就是经济上的竞赛,比谁后勤钱粮保障能力更强。” “所以,我已经给留守滁州的李善长去信,让他提前发行债券借粮,他应该有回信了。” 章诚说道。 朱元璋颇为惊讶:“发行债券借粮?” “没错。” “这跟赎罪集粮、卖官集粮一样的道理,都是向大户要粮,只是赎罪集粮会破坏刑律,卖官集粮会破坏吏治,都是在通过给大户提供刑律和政治上的特权的方式来得到粮食。” “我想上位对这个是不能接受的,所以,还不如发债券借粮,用让大户们从义军身上赚取到更多钱财的方式,来让这些大户其心甘情愿的把粮食拿出来交给义军养兵养民。” 章诚说道。 朱元璋不禁沉思起来,叉腰看着江岸密密麻麻的降兵。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