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章诚和朱元璋的义军自然是整编最彻底的,各级主官清一色全是大同社的人。 而李善长和冯国用以及邵荣的义军其次,各级主官中有一半是大同社的人。 郭天叙和张天佑部的义军最不彻底,只要章诚和他带去的几个大同社文官可以施加影响。 但无论如何,也比之前好很多。 凡事得循序渐进的来。 “李善长和冯国用怎么都愿意把军队交给大同社了?” 朱元璋在议事结束后倒好奇地问起章诚来。 章诚笑道:“这是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怎么讲?” 朱元璋现在已经通过与章诚的交流知道了后世关于“经济”的这個概念。 所以,他也能听明白章诚口中的“经济”是何意思。 而朱元璋现在这么问候,章诚便回答说: “他们为起兵,把自家的田地都分了,借据都烧了,所以,眼下他们维系族人和自己的优渥生活,全靠滁州军械行和惠民商行的分红!” “他们自然也就担心真的不跟我们一致,早晚会失去这股分红,所以,他才不得不在主张上有所改变。” 朱元璋听后点了点头:“有道理,果然都很灵活,嘴上说着要恪守旧礼,真看见了不守旧礼的好处,又立即改变了主张。” “这叫嘴上是礼制,心里全是生意。” “所以,上位,我们要想让把朋友整得多多的,还是要加快发展生产,在多创造利益。” “虽然土地眼下要分于民,但商业上的利可以用作拉拢之用,如李善长和冯国用这样,我们将来要想郭天叙和张天佑真的彻底跟我们一条心,也得让他们在利益上与我们有所捆绑为好。” “再有,而今我们辖区的百姓,还是以农户居多,工人与匠户太少了,也正因为此,才让地主阶层显得很强大,我们也不得不跟着妥协,而真要想让民众能够替我们监督官僚,还得尽快发展实业即工业,让更多的工人和匠户出现,他们才是将来替国家对抗官僚的主力。” “毕竟以农耕为主的百姓的确因为耕作基本上是一个人独立完成或者最多两个人,分布也很散,所以组织起来的难度很大,而且基本自给自足的他们改变与革新制度的迫切性不足。” 章诚这么说后,朱元璋就问道:“你的意思要继续加大办各种厂坊的规模?” “是的。” “军械厂和军械行都得扩大规模,反正现在也需要扩兵,不担心这些军械没有人用。” “另外,还可以根据需要多办些其他厂坊,既增加财政之收入,也多培养一些工匠出来。” 章诚回道。 朱元璋点了点头:“这些就烦请你章先生来办,咱不是很明白要办哪些厂。” “我现在只是提一提。” “具体怎么分工,到时候还得在政事堂合议一下比较好。” “眼下军事方面也不能松懈,待整编完成后,就该以攻代守,继续往外打。” 章诚说道。 朱元璋颔首:“没错!” 接着。 朱元璋就笑着说:“好在眼下郭天叙和张天佑他们总算放下了招安与外投的心思,李善长和冯国用、邵荣他们也愿意被我们整编,大家接下来也总算是可以劲往一处使,父帅在天有灵,想必也会欣慰的。” 朱元璋说着就仰头看了看天,随后就突然朝章诚作了一揖:“我们这部义军能最终还是捏成一个拳头,没有分崩离析,多亏章先生从中斡旋,进而晓以大义,且布局在先,才能有今日这样的局面,故请章先生受元璋一拜!” 章诚不禁一怔,随后回了一礼:“上位客气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