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郭子兴去世,遗命诸事宜听章诚言!-《跟着朱元璋打江山》


    第(3/3)页

    “谁认他郭天叙为大帅,他有什么功绩,凭什么让我们认他为大帅,他还无德,大帅命他回滁州他不听,大帅就是被他气死的!这种人,凭什么让我们认他为大帅!”

    宋朝用这话一出,朱元璋身边的吴祯、费聚等也跟着附和起来:“就是,他郭天叙有什么资格做大帅!”

    郭天叙这时听后颇为不满地朝宋朝用、吴祯等瞅了过来,随后只得解释说:“众位兄弟,我当时不是不听父命,是舅父把我留住了,是要协助舅父击退来犯全椒的元兵才耽搁住了!”

    “没错!”

    “这怪不着天叙!”

    张天佑跟着说道。

    这时,也赶回滁州的冯国用呵呵冷笑起来:

    “明知父命君命在先,却绕道去全椒见舅,还强留自己兄弟在全椒,这分明是有舅而无父,有联合舅弟抗父的心思,为争权夺利不顾礼德,这样的人怎么做大帅?!”

    郭天叙面沉似水。

    张天佑脸色也很难看。

    但现在冯国用也有自己的兵马,再加上朱元璋的人又不跟他一路,连宋朝用这些郭氏旧部居然也反对。

    所以,他们也不好说什么。

    而朱元璋这时也神色复杂地看了郭天叙一眼。

    自从受章诚所赠神书开智后,朱元璋就对天下地主官僚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所以,他有些本能地怀疑自己父帅的死跟郭天叙有关,而觉得可能是郭天叙受身边一些出身地主官僚的阴险卑鄙之儒士官僚挑唆而暗害了郭子兴,为的是阻止郭子兴对他的打压。

    朱元璋内心本能地对郭天叙也就起了一丝不满。

    但朱元璋没有表露出来,只说道:“还是听章先生怎么说吧!”

    “父帅遗命,诸事宜听章先生!”

    朱元璋接着又补充了一句,并看向了章诚:

    “章先生说的是,我们这部义军不能无统领之人,您说该怎么办?”

    郭天叙也同样目光不善地看了朱元璋一眼,他也怀疑自己父帅的死可能是跟朱元璋有关,因为明显自己父帅一死,对朱元璋最有力!

    毕竟章诚、李善长、冯国用皆和朱元璋走得更近,只要自己父帅一走,就无人可以压制住朱元璋做大,所以,他觉得如果他是朱元璋肯定会先想办法除掉挡自己路的郭子兴。

    所以,郭天叙对朱元璋也不满,但他也没直接说出来,毕竟他也只是推测而已,只跟着说道:

    “既是父帅遗书遗命如此,也只能听章先生的意见!”

    章诚这里,则冷眼扫视了在场诸将,知道在场诸将大致可以分成三个山头。

    朱元璋和李善长、冯国用、徐达等是一个山头。

    郭天叙和张天佑等是一个山头。

    还有就是邵荣、郭天禄这些中立的郭子兴旧部,属于另一个山头。

    但章诚仔细一想,认为应该还有第四股势力,那就是只想内心忠于大地主大官僚阶层利益的一群自私自利之辈。

    只是这些人隐藏的很深,明面上要么在朱元璋这一派,要么在郭天叙那一派,所以不好直接辨别出来。

    但无论怎样,章诚知道眼下郭部义军主要实力派军头主要可以分成七派。

    其中有。

    自己为代表的瓦梁垒义军。

    朱元璋为代表的和州义军。

    郭天叙为代表的泗州义军。

    张天佑为代表的全椒义军。

    邵荣为代表的五河义军。

    李善长为代表的下蔡义军。

    冯国用为代表的安丰义军。

    为此。

    章诚便在想了想说:“这样,干脆设一个行中书省为大帅麾下义军统领之官衙,且用投红豆的方式决定主要官职。”

    “二公子和朱公子,还有鄙人,以及张舅爷,邵总管,李、冯二位知州,是眼下领各军的人,便各为本部义军代表,参与投票,各自投红豆选一人为今后之元首,即行中书省丞相,投票最多者为丞相,次者为平章,再次者左右丞。”

    “同时,设行中书省政事堂,大事由我们七人在政事堂合议。”

    “这样做是为让大家尽量在眼下胡元还很强大的时候,联合起来做事,尽量通过和平的方式排定坐次尊卑,不因为权力斗争而刀兵相见起来,想来,这也是大帅在天之灵不愿意看见的!”

    “另外设一行中书省,也便于接下来明确官制,给弟兄们明确官职与权力和俸禄,使上下有统,富贵有保,不似山匪水盗,而无规矩尊卑。”

    章诚说后就问道:“诸位觉得如何?”

      


    第(3/3)页